沙门氏菌本常见于未熟透的肉类、生鸡蛋及蛋制食品,是引致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常被视为害菌。港大生物医学学院最新研究,利用基因工程重组技术,并运用合成生物学概念,对沙门氏菌进行大改造,由害菌变成一种有益的厌氧细菌。

该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于斌解释,沙门氏菌天生的毒性可杀灭癌细胞,但同时亦会损害正常细胞。今次研究利用最新的基因重组技术,只保留沙门氏菌的“武器”,但此菌只可生存于缺氧环境中,例如人体肿瘤,而不会对正常含氧组织带来损害,因而可针对性攻击癌细胞。

港大团队成功改造沙门氏菌,有助抗癌。左起:于斌、黄建东及石蕾。

研究团队将上述“益菌”命名为YB1。研究员分别将肝癌及乳癌移植于小鼠进行实验,之后发现在乳癌小鼠身上,YB1可令癌肿瘤生长速度减慢五成,而且完全抑制肿瘤转移至肺部。再者,与对照组相比,YB1可抑制肝癌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达九成。另外,YB1亦可抑制其他肿瘤生长,例如神经母细胞瘤。

该学院教授黄建东表示,可视YB1为一种“导弹”,通过YB1携带其他治疗性蛋白质及药物,将具破坏力的“弹头”运送至癌细胞,进行攻击。今次研究亦显示,在乳癌小鼠模型中,携带了白喉毒素的YB1,可百分百抑制肿瘤生长,并令肿瘤缩小及死亡。两成六小鼠的肿瘤完全消失,彻底治愈癌症。在治疗后观察的四周内,治疗组的小鼠全数生还,没有接受治疗的对照组小鼠全部死亡。

研究团队已为YB1取得美国专利,期望日后将YB1制成标靶药。团队预计YB1可在数年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癌症患者带来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