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新华日报社记者先后来到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秘书处及其驻淮安“科技服务站”,实地考察体验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示范效应,面对面地就地热能源的工作原理、开发利用现状、行业发展前景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采访了学会理事长杨增夫同志和副秘书长杜建国等专家学者,分别在新华报业集团“交汇点新闻”(2020年8月4日)和新华日报“科技周刊”(2020年8月5日12版)刊登《地下岩土里的热量可以用来吹空调?江苏地热能源正值“开发潮”》和《江苏地热能产业渐入“热”境》的信息报道,旨在积极倡导推广使用生态环保的浅层地温能,引起了广大会员及会员单位的关注。
信息报道以地处淮安市的江苏省水文海洋院为实例:炎热的夏天,走进办公大厅,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清凉,这款“风力十足”的凉风,造就了恒湿恒温的舒适环境,令人点赞。如此与传统制冷效果不同的是,是来源于“既省电节能,又绿色环保的地源热泵系统”,“它通过输入少量的高品位能源电能,实现低温热能向高温热能的转移。简单来说,就是在冬季把地表土壤中的热量‘取’出来,用于提高供热循环水的温度,向室内供给热量;夏季则把室内的多余热量‘取’出来,‘排放’到地下,以达到房间的制冷效果。”
江苏省地热能源学会理事长杨增夫告诉记者,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煤炭占70%,其中一部分依靠进口。目前,我国已全面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高质量能源体系的支撑。高质量能源必须有质的变革、革命性的创新和转型,发展方向意味着由粗放、低效走向节约、高效,由黑色、高碳走向绿色、低碳。而地热能这种再生能源,就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选择。
省地热能源学会副秘书长、地热能专家杜建国认为:开采使用浅层地热能源,对技术人员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掌握地下勘探知识,还需具备机电安装技能。目前地热产业向好发展,尚有少数地区规划滞后、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监管存在“真空”,中层水热型地热资源的矿权设置不够科学。他呼吁决策机关拟进一步明确职能部门,加快出台鼓励、扶持政策,放权于学会组织,强化行业自律,促进和保障全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