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最新出炉的台湾癌症登记报告,103年癌症新发生人数为10万3147人,较102年增加4004人,年龄中位数较102年增加1岁。发生人数(男女合计)依序为大肠癌,肺癌,乳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摄护腺癌,胃癌,皮肤癌,甲状腺癌及食道癌。癌症发生人数之所以持续上升,主要是受到人口老化、不健康生活型态及癌症筛检推广所致。
以年龄标准化发生率来看,每10万人中有303.8人罹癌,其中男性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生率为每10万人口341.4人,前10大癌依序为大肠癌,肝癌,肺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摄护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肤癌,膀胱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女性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生率则每10万人口271.4人,前10大癌依序是乳癌,大肠癌,肺癌,肝癌,甲状腺癌,子宫体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皮肤癌,胃癌。男性整体癌症发生率为女性的1.3倍;其中与吸烟、饮酒、嚼槟榔息息相关的口腔癌与食道癌两种癌症皆发生在男性居多,分别为女性的10.9倍与16倍。
若从长期趋势来看,国人整体癌症标准化发生率虽呈现上升状态,但死亡率已呈趋缓情形。国人常见癌症中也已有部分癌症的发生率呈现趋缓的现象,如肝癌、胃癌、摄护腺癌、皮肤癌等,其中肝癌、胃癌及皮肤癌等三癌的标准化发生已连续5年呈现下降情形,值得一提的是肝癌标准化发生率较102年每10万人口减少1.4人,最为明显。
自政府民国99年扩大推广四癌筛检后,有很多民众透过筛检发现潜藏的癌症,但透过筛检发现的癌症,早期的比率较高。以发生人数占所有癌症发生人数15%的大肠癌为例,它好发于50岁以上的成人,若经筛检发现,有95%以上是仍属于癌前病变及0-2期的早期癌症,预后佳,5年存活率可达7成以上,但若不是经筛检所发现的癌症,则早期比率不到5成(仅45.6%),预后较差。
其实大肠癌和子宫颈癌及口腔癌一样,透过筛检还可找到“癌前病变”,经由简单治疗就能事先防止其转变成癌症,但仍有许多民众对癌症存侥幸,认为没有症状,就应该没事,不必去检查,因此错失这个阻断癌症的先机,等到有明显症状才就医,通常都为时已晚。以大肠癌为例,研究分析发现50-64岁诊断第1期的个案,几乎不会造成寿命的损失,若诊断第2期,预计所造成生命的损失约1-6年,若诊断是第4期,生命损失达18-22年,诊断后预期终身医疗总花费也更多。因此署长王英伟特别提醒民众,面对癌症,不要担心,但要关心!以定期筛检趁早处理癌症病变绝对不能少,尤其检查如果是阳性,一定要去作大肠镜检确诊,以及早发现。目前政府所提供的四癌筛检都具有早发现癌症的能力,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避免烟、酒、过重或肥胖、不健康饮食、缺乏身体活动及肥胖、致癌性病毒感染等危险因子,可预防30-50%癌症的发生。国人好发的大肠癌、肺癌、乳癌、肝癌及口腔癌等前五名癌症,都与前述致癌因子有关。因此国民健康署王署长特别提醒大家,“防癌人人有责”,为避免癌症上身找麻烦,坚守二道防线是诀窍,除了要“避免致癌因子,健康生活”,更要“定期筛检”。只要向“癌”说“不”! 人人都是健康守门人。
.第三届大肠直肠癌“爱相挺”活动 病友招募开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