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立新竹医院于2009年中通过癌症诊疗品质B级认证,至2010年初成立癌症中心,并于2011年7月改制成台大新竹分院,2013年9月由任务编组升级为一级单位“肿瘤医学中心”。改制之初,人心惶惶问题丛生,不管是办公场所的地理位置、相关人员的离职与衔接、医院管理阶层对癌症中心的定位不清楚,在在都成为有形、无形的困境。幸赖癌症中心全体同仁发挥忍耐到底、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精神,历经数月,才逐步将各项业务导入正轨。完成衔接期后,癌症中心全体同仁与时间赛跑、以最大的努力与毅力,克服许多有形、无形的困境,终于在2012年7月【通过】癌症诊疗品质认证,为该年度14家参与评鉴的区域级医院中,5家获得【通过】的医院之一。此一认证成绩,为本院日后拟升格为竹苗地区的医学中心,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配合国民健康署之要求,本院持续推动癌症预防筛检,除了将特殊个案写成新闻稿于媒体刊登,另外也自行设计卫教单张,希望以在地化的资料,鼓励民众参与筛检。对于不易推动的戒槟班,筛检小组推出动态性的戒槟课程,以提升民众参与戒槟的意愿。对于各项筛检成果,由癌委会主席在全院性会议中向所有医师做报告,提升医师参与癌症筛检之意愿。本院持续推动癌症预防筛检,不仅是强调数量的成长,更希望品质也能提升,特别是针对乳房摄影的ACR自我评量,筛检小组成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目前已有明显进步。
对于癌症登记,本院持续推动专业化,除了投入适当人力之外,还曾经聘请外部种籽师资到院指导,另外也至台大总院的癌登部门,进行各癌别的进阶学习,以确保本院癌症登记的品质与数量,符合医学中心的要求。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的统计所合作,将资料加以整理,将本院常见癌别的五年存活资料,回馈给多专科团队的成员,以做为未来相关癌别修订诊疗指引的参考依据。
本院目前有十一大癌症医疗团队(头颈癌、食道癌、胸腔癌、上消化道癌、乳癌、大肠直肠癌、肝癌、妇癌、泌尿道癌、血液肿瘤、儿癌),每周召开会议,希望能提供最适当的治疗计划给每一位癌症病患。除此之外,本院也成立安宁共同照护团队,同时结合本院多专科团队、营养照护、门诊化疗、临床试验相关讯息及资源、个案管理师照护、癌症资源中心(营养咨询、社工心理咨询、社会福利资源)及癌症病友团体,提供全方位的癌症整合照护与社会资源连络,以期达到最有效率的治疗方式,并提高癌症病患的存活率及生活品质。
本院的经验获得国民健康署长官的肯定,于2012年12月8日在台中举办的‘2012年癌症诊疗品质提升计划----癌症诊疗标竿学习研讨会’中,应邀分享本院经验。此外,经由诊疗个管师的努力,本院将容易混淆的‘诊疗指引符合度’和‘治疗计划遵从度’做出了非常清楚的定义,并依据定义修订了各癌别的治疗计划书,为日后的癌症病历审查,奠定下明确的基础。
在化学治疗的安全性方面,本院在2012年将住院、门诊病患的化疗开立系统全面资讯化之后,每月持续监测以减少人为错误,并提升化疗安全。
癌症资源中心的业务稳定成长,未来希望能加强社会经济资源的结合,并加深个案照护的深度及符合病人需求。在营养照护方面,持续提供专业的咨询,对于特殊疾病的患者进行专案研究,期待未来能有学术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