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十月在延安成立。专门招收抗战前方将士及干部子女,为寄宿制幼儿园。初期以蓝家坪托儿所为基础,现改名为西安市第一保育院。 抗战时期,该保育院为培养儿童之优良质素,教育目标亦为抗战方针服务。民国三十二年(1943)提出之教育目标为: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快乐,培养其优良习惯和行为,使之成为抗战建国的优良小国民。抗战结束后,三十七年(1948)提出之教育目标变化为:锻炼儿童革命观点和作风,培养儿童活泼愉快之心情,健康坚实之体格,陶冶勇敢老实之个性,增进儿童智能训练,手脑并用,使之成为未来新中国健全的主人公。 该保育院实行保养与教育并重之方针。教学上采取直观教学法、比较教学法、三化教学法(故事化、游戏化、歌曲化),倡导教育以培养儿童兴趣为主。该保育院曾得***、朱德、林伯渠、徐特立等高级干部的题词。***题词为:“儿童万岁”、“好好的保育儿童”。朱德题词为:“耐心地抚养小孩子”。林伯渠题词:“新的战士在孕育中”。徐特立题词:“保证儿童身心平均发育。” 该院于一九四六年,历时两年,行程数千里,迁移北京;后又迁回西安。故现定名为西安第一保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