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人类以来,宗教信仰便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虽然科学与物质不断的进步,惟其不但无法取代宗教给予人类的心灵满足,在现实的世界,人却因科学与物质文明的提升,反而在心灵与精神层面相对的贫乏。

宗教可以净化个人心灵,启发善念,具备安定社会人心的大量。宗教团体利他的奉献精神,也具有教化人心的作用,不仅是信仰,也可以教化人心。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移民社会,对宗教信仰向来就抱持兼容并蓄的态度。

汉人到台湾垦拓初期,虽然各地陆续出现戒斗,我国对正当的宗教信仰向来采取开放的态度,不论对来自境外的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本土固有神祇众多的民间信仰,都本诸平等的原则,以服务代替管理,兴利于防弊的原则,提升宗教部门的行政效率,协助宗教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台北市的宗教别有天主教、基督教、回教、天德教、道教、一贯教、理教、佛教、巴哈伊教和天理教,松山区的宗教类别有天主教、基督教、道教、一贯教和佛教,道教中又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神祈,甚至一间庙宇祭祀的神祇,分别系不同原乡的守护神,这种相互包容的现象,也是台湾多元化社会的缩影。

佛、道教的庙宇名称各具特色,主要名称有寺、庙、宫、庵和精舍。大部分佛教庙宇的名字最后都会加上寺,即以寺为名,寺在古代是官舍,即官吏休息的驿站,东汉明帝为迎竺法篮等二僧而建白马寺,遂渐演变成佛教徒出家的地点为寺院,故佛教建庙,庙名大底都加上寺字。晋书˙卷95˙艺术传˙佛图澄传:百姓因澄故多奉佛,皆营造寺庙,相竞出家,亦称为寺院;庙是供奉神祇的地方,古时用来祭祀祖宗的屋舍,庙除了供奉祭拜的神祇和祖先外,仅住有庙祝不住一般人;宫是帝王的住所。如:皇宫,祭祀神明或祖先的地方亦称宫;庵和精舍大部分做为女性出家人清修的地方。

为使社会大众,对台湾传统宗教现况有概略的了解,谨就重要神祇整理成篇,让大家从事宗教活动时,对进入的庙宇或祭拜的神祇有较深刻的认识。

2020: 大稻埕老街史迹巡礼166次导览随笔(2019.12.28上午)(1299) 国立联合大学客家学院师生参访大稻埕导览随笔-叶伦会一千三次史迹巡礼导览(2019.12.28下午)(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