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同地区的鸟蛋颜色深浅不同是生物学界一大谜团。现时有不同理论解释情况,例如蛋壳颜色是保护色用以避过捕猎者捕食、减免紫外光 (UV) 对蛋内胚胎 DNA 的破坏、帮助鸟类辨识同类鸟蛋,甚至有人指不同颜色的蛋有不同抗菌作用。
最新刊于《自然生态与演化》的研究则指,以上说法皆有其影响力,但全球性而言,不同地区鸟蛋颜色深浅有异,可能与温度更有关系。
首先要知道,蛋壳除了由白色的碳酸钙 (calcium carbonate) 组成,亦带有蓝绿色的胆绿素 (biliverdin) 与啡红色的原紫质 (protoporphyrin) 两种色素。正因为这两种色素浓度的不同,才会制造出深蓝、浅绿以至深啡色等不同颜色的鸟蛋。
研究团队从世界各地搜集了 634 种雀鸟的蛋,分析该些物种的哺养范围,再根据鸟蛋亮度与颜色制作地图。团队发现,阳光强度较低,即较寒冷地区的鸟蛋往往较深色,相反在较暖、阳光强度较高的地区,鸟蛋颜色虽然较多变,但整体也较为浅色。
团队又指,虽然阳光强度较高的地区,接受到的紫外光幅射 UVB 也会较多,但相信并非居于和暖地区雀鸟更倾向诞下浅色鸟蛋。因为在多种颜色的鸟蛋中,深蓝绿色蛋最阻挡 UVB ,而且蛋壳普遍都不透光。因认,团队推断温度是影响鸟蛋颜色的主因——寒冷地区深色鸟蛋可助吸收更多热力,帮助只能在特定温度范围发育的胚胎于低温中生存。
团队将不同种的鸡蛋放在阳光底下测试假说,并发现较深色的蛋升温速度较快,其表面维持较高温度的时间也较长。然而,团队的研究未有解释为何一些鸟蛋有斑点、条纹等特征,争议将不会因是次研究而平息。
另外,芝加哥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有全球最大的鸟蛋馆藏,总共收藏了逾 6 万只蛋,对了解环境变迁如何影响鸟蛋大小、外型,以及保育鸟类也有很大帮助。随着全球气温上升,鸟类会否诞下比现在有不一样颜色的鸟蛋呢?真的有待研究了。
你好! 如果喜欢我的创作欢迎追踪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