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老年忧郁症盛行率约为7%-15%左右,女性高于男性,鳏寡及离婚高于已婚者,原因包含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变、脑部结构改变及神经传导物质代谢失调(血清素、多巴胺及正肾上腺素)等等,且许多个案具有明显诱发因素,如:重大生活事件(罹患身体疾病、家人发生意外或死亡、退休及财务危机等等)。
台北荣民总医院玉里分院精神部吴家梁医师分享,一位八十多岁阿嬷不断抱怨“唉呦!我这里也不舒服、那里也不对劲、全身没力、又会头痛;唉!真痛苦!去医院抽血检查都说我没问题,我到底怎么了?”,如果您有上述类似问题,当心是得到了“老年忧郁症”。
吴家梁医师表示,老年忧郁症和成年忧郁症最大不同点在于具有较多身体抱怨,例如疼痛、疲倦、失眠等,也容易焦虑、恐慌、认知障碍,且抱怨记忆力变差,有时容易被当成失智症,临床上较容易辨识方式为老年忧郁症患者为有能力但却不想做,时常抱怨自己记不住、做不到;而失智症患者为能力减退但却无查觉,时常坚持要去做。
治疗老年忧郁症包含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照光治疗等等,一般而言,老年人服用抗忧郁剂需要至少6-8周才能发挥药效,80%以上患者在治疗后都能进步;然而,老年忧郁症复发几率很高,因此康复后仍须持续治疗半年以上,避免短期再度复发;若长辈不肯就诊精神科怎么办?家属可用检查身体或治疗失眠方式将患者带至诊间让医生评估并且与患者解释,大部分都可增进患者就医意愿。
家属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同理心,多倾听与支持,避免评论患者或是相互争辩,让患者能在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中持续接受治疗,协助患者的复原。然而,预防胜于治疗,吴医师建议长者退休后仍应保持固定运动习惯,多学习新事物,多外出走走,多参与活动,多保持愉悦心情,并且维持良好的支持系统,才能真正健康老化,充实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