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部分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集体约谈了18家移动转售企业。只有让移动转售企业感到“怕”和“痛”他们才会“收手”用户手机才能“清净”。
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针对部分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严重扰民问题集体约谈了18家移动转售企业。
有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工信部受理用户关于垃圾短信的举报投诉约16.6万件环比上升90.4%其中移动转售企业手机号码垃圾短信被举报投诉74220件环比上升461.9%。这些数字表明移动转售企业已经成为了发送垃圾短信的主力。在此背景下工信部集体约谈18家移动转售企业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工信部重拳整治垃圾信息的决心值得肯定但在欣喜之余也需要看到本来起到震慑作用的约谈在某些企业眼中却有变成“谈心”的倾向。事实上类似的约谈工信部组织了不止一次。如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迪信通通信服务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在今年的5月17日就曾因垃圾短信、骚扰电话严重扰民问题被工信部约谈。但是约谈过后有些企业依旧我行我素用户们每天仍要承受垃圾短信的“狂轰滥炸”。
一些移动转售企业之所以屡教不改关键就在于“利益”二字。如今垃圾短信的背后已形成了一套利益推动机制制造垃圾短信的广告主以及提供传送平台的移动转售企业都能从中获取不少的利润。有业内人士透露通常情况下短信群发公司每发送一条短信就得向移动转售企业支付0.03元至0.1元不等的服务费。在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超过14亿人次与高频应用的大背景下一些移动转售企业所获利润之巨令人咂舌。而与此同时我国移动转售业务虽然经过了多年试点但是直到去年才正式允许商用对于垃圾短信泛滥尚没有强有力的制约措施。有利益刺激却没有制度制约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移动转售企业出现“罔顾企业主体责任漠视用户利益”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在这次约谈会上与会的18家企业承诺将深刻认识垃圾信息治理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确保按电信主管部门的要求在短期内取得实效提升用户获得感、幸福感。整治垃圾信息固然离不开企业的自律但是过往的事实已经多次证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外部约束这些承诺终会变成“镜花水月”。
需要看到虽然按照工信部的相关规定未经用户同意发送垃圾短信的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者、短信息服务(内容)提供者将由电信管理机构处以1万-3万元罚款。但是对于移动转售企业垃圾信息问题却没有相关规定这也正是个别移动转售企业“装睡”的原因。有鉴于此相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亟早叫醒这些“装睡者”。
除了完善立法若想真正形成对移动转售企业的真实威慑和约束相关部门要做好常态化监管特别是要增强对违规移动转售企业的震慑力。约谈不是谈心对于多次警告仍屡教不改的移动转售企业轻则对其“亮黄牌”实施经济重罚重则对其“亮红牌”取消其移动转售业务永远限制进入。只有让移动转售企业感到“怕”和“痛”他们才会“收手”用户手机才能“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