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四十年书,每年、每月、每周地,批改学生的习作,因而有了一种语文的洁癖的积习。看见错别字、不通文句,总很有不舒服的感觉。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提到有所谓积极修辞与消极修辞之分。不少论者,都曾批评《施政报告》缺乏文采,这属于积极修辞的范畴;我却降低要求,只从消极修辞的角度,谈谈其中的遣词造句、语法等。

全文很长,我只较仔细读了《引言》和《结论》,这是《施政报告》的开头和结尾。写文章,大都很重视开头和结尾,刻意去写好。因为,开头是第一印象,最深刻的印象。先声夺人,容易给读者好感,有如初恋的情人是最难忘的。结尾是最后印象,予人回味。有如吃花生米,假如最后的一颗是臭的,臭味就会把先前的美味掩盖,口腔里只留下了臭味。

先来谈谈《引言》,共只有十六段。

“宣读”,没有错,只是嫌格调低了一些。虽然,大家都知道,《施政报告》不是***亲自执笔去写的,而且读前操练过多次,但自己到底是灵魂,总不宜赤裸裸地说自己是去“读”。“宣读”,应改为“发表”或“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