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骨质疏松症学会詹鼎正授教表示:“骨质疏松症已是全球第二大的流行病,骨松好发的髋骨骨折其死亡率更不下乳癌末期,可称是老年人的隐形杀手,而造成髋骨骨折最重要的原因是跌倒。”研究显示,一般社区中65岁以上的老人,有1/3左右每年都会跌倒,这个数值会在75岁以上年长者会更高;在跌倒病例中,50%会产生轻伤、10-15%会产生重伤,1-5%更会产生骨折,且有部分的患者会因此而死亡。
人体骨骼由皮质骨跟海绵骨组合而成,且不断代谢重组,如果旧骨质代谢过多或过快,新骨质又来不及制造,两者便会失去平衡,使其间孔隙不断增多、变大,形成代谢性骨骼障碍。
发生骨质疏松时,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虽然有些会腰酸背痛,但这并非此病独特的症状,因此常常被忽略,等到真的发生骨折,或是累积一些伤害后,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驼背、身高变矮、骨折部位变形剧痛、局部或广泛的腰酸背痛、体力变差、行动受限,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生活不便与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甚剧。
更严重的是,病人往往因骨折(或害怕骨折)而减少活动量,加重骨质快速流失的恶性循环,结果导致海绵骨含量较多部位明显流失骨质,如腕部、髋部和脊椎等部位,并导致这些部位发生骨折。
研究证实,骨密度较低者发生骨折的风险较高,当骨密度值比正常年轻人的平均值低一个标准差时(T值降1),则发生骨折的风险约增高两倍,其中脊椎骨折约增高2.3~2.5倍,髋部骨折则约增高1.9~2.6倍。
均衡饮食外,增加钙质及维他命D摄取:钙质是人体无法自行合成的成分,必须由每天摄取的食物中提供。如在烹调时加入牛奶或奶制品、煮排骨汤可加醋帮助将钙质释出、火烤蛤蛎时要连汤喝等。
选择负重运动:运动对骨骼成长有正面帮助,因为骨骼成长过程与骨头承受的硬力有关,运动可以帮助与硬力对抗,藉以增加骨头合成。如:跑步、快走、打球、举重、哑铃操、跳跃动作等。
每天晒太阳至少10分钟:透过紫外线的照射,可以活化维他命D,才能与钙质相辅相成。建议在早晨或傍晚太阳不是很强烈的时候,每天晒个10-15分钟。
避免过量咖啡、烟酒:长期过量的烟酒、咖啡都会干扰造骨细胞的活性,让体内荷尔蒙失调,进而影响骨头生长,让骨质更快流失。
加强肌肉力量:固定运动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及均衡饮食对增加肌肉量有一定的帮助。
规律的正常作息:正常的作息可以让内分泌系统正常工作,维持荷尔蒙分泌机能,避免因熬夜晚睡、失眠、压力大等因素,打乱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骨骼发育生长。
针对高危险族群避免跌倒:可在家中较危险的环境如浴室、楼梯等,加装防护设施或营造无障碍空间,即可大大减少意外的发生;若在光线不足的地方活动,尽量有家人或其他朋友结伴同行
( 卫教文章仅为咨询参考之用, 无法取代实际的医疗行为; 身体如有不适建议来院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