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生活美学包含了衣、食、住、行、育、乐等面向,我们所居处的城市建筑空间环境,可能是影响我们视觉美感经验最重要的一项。喜恩团队规划执行之“2010年生活美学体验营”于竹苗区、台北区及宜兰区办理三场次的美学体验活动。借由体验活动参访具美感质地的新建筑与经由社区改造的公共空间美化案例,提升民众美学素养
《谈美》是朱光潜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本书采用书信体的形式,从要求人生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的理念出发,顺着美感态度的特性、艺术与人生的距离、美感经验与移情的关系、美感与**、自然美与艺术美等问题次第展开,文字明白晓畅,充满真知灼见,指引读者一条认识美学的简捷不绕弯道路,自问世以来深受好评,被视为学术性与普及性兼备的经典之作。 字孟实,笔名孟实、孟石
《文心雕龙》不仅创造性地熔炼了若干美学范畴,而且刘勰自觉地以“赞”的文体形式进行理论抽象与升华,各篇赞语也凝结了许多美学命题。《体性》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重要篇章,我们可以从它的赞语来透视该篇的美学价值。刘勰所谓“才性”,是以“才”“气”“学”“习”所凝结的作家成熟的主体因素
AAT社团法人中华亚太国际美学教育认证协会(华亚美学协会) 本会为依法设立、非以营利为目的之社会团体,以提升美学(芳疗、护肤、彩妆、手足保养、美甲…等)从业人员专业服务技术与良好品质的教育训练;协助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第二专长,增加第二份收入;推动全民美学素养与美学保健的落实教育,提升全民生活品质;促进两岸美学技术与美学保健交流为宗旨。 提升美学包含芳香保健产业(如:专业芳疗师、熟龄养生、长期照护、专业头皮养护、手足养护);时尚流行产业(如:SPA护肤、美体脱毛、美容彩妆、整体造型、新娘秘书、美发、彩绘指甲、永久性纹绣),之专业技术服务人员并协助取得国内外专业证照及培养成为专业讲师,积极实现本会之有系统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的良好教育训练品质为主要之任务。 协助就业市场专业人才培训,培养第二专长,增加第二份收入
国立台东大学“2022群岛之舷-南岛族群美学视域.生活美学学术国际研讨会” 国立台东大学美术产业学系办理“2022群岛之舷-南岛族群美学视域.生活美学学术国际研讨会”,原受理报名期间自111年至8月26日止;因考量各学校开学期程,特将征件期间延长至111年9月25日(星期日),以利各单位推广报名 **征件方向下列各项子题皆可:A.生活美学发展促进策略。B.南岛族群生活美学与其美术产业之永续发展。C.南岛文创产业创新设计与发展议题
本书为史作柽谈论艺术美学文章集结,强调人人都有艺术家的眼睛,只在于人们失去了观看的方式与纯粹的初衷。从绘画、雕塑、音乐,旁述及颜氏篆书中的图形特性,进臻至哲学美学、形上美学,浅明清晰,在一本书的阅读时间里就可在繁多的艺术理论中找到自己的“眼睛”与观看角度。 本书为史作柽谈论艺术美学文章集结,强调人人都有艺术家的眼睛,只在于人们失去了观看的方式与纯粹的初衷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也都是以极其晓畅通俗的笔调在和读者谈心。接触过他的人也同样感到,在生活中,他喜爱和朋友、学生随意交谈。亲切随和的谈心,汩汩地流入他露珠似的深邃思想和为人为文的品格
台湾艺术界在战后初期将西方艺术视为模仿学习的源泉,进入了1970年代,则转变为向内反省,开始意识到西方美学教育对本土美学产生的威胁,试图脱离西方美学系统,重新建立本土美学品味,当时由艺术界所提出的“文化造型运动”即表征了这样的意图与概念,并延伸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讨论。本文以台湾艺术史为轴线,探讨此运动提出的概念如何传承了1960年代启始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张,同时透过文化艺术刊物如《雄狮美术》与《汉声》杂志中的论述,分析当时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如何环绕着国族与乡土的概念进行台湾为何的辩证,以及这些阐述如何呈现了1970年代对于台湾艺术的追求与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