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艺术界在战后初期将西方艺术视为模仿学习的源泉,进入了1970年代,则转变为向内反省,开始意识到西方美学教育对本土美学产生的威胁,试图脱离西方美学系统,重新建立本土美学品味,当时由艺术界所提出的“文化造型运动”即表征了这样的意图与概念,并延伸出关于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的讨论。本文以台湾艺术史为轴线,探讨此运动提出的概念如何传承了1960年代启始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张,同时透过文化艺术刊物如《雄狮美术》与《汉声》杂志中的论述,分析当时海外归国的知识分子如何环绕着国族与乡土的概念进行台湾为何的辩证,以及这些阐述如何呈现了1970年代对于台湾艺术的追求与确立。
台湾艺术界在战后初期将西方艺术视为模仿学习的源泉
相关链接
- 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讲座内容: 通过对毛爷爷《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引言”
- 研究自然、艺术领域中美的规律或原则的科学
- 整合力量,建设平台,推动创新型研究
- 面对当代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潮流
- 即便是阐述艰深费解的美学问题和哲学问题
- 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哈贝马斯是我国学术界比较熟悉的一位当代西方思想家 近 几年来
- 本书为史作柽谈论艺术美学文章集结,强调人人都有艺术家的眼睛
- 国立台东大学“2022群岛之舷-南岛族群美学视域
- 简介:本刊创刊于2002年9月
- 杨承印1926年出生
- 本课程从哲学的进路介绍西方传统发展出来的美学课题
- 美学m:w:aesthetics,又称感觉学
- 南开大学哲学院美学学科自1986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 2020年春天在网络上掀起话题的“艺起加油art”限时展览活
- 撞破美学大门,让生活成为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
- 一、依据国立彰化生活美学馆107.2
- aat社团法人中华亚太国际美学教育认证协会华亚美学协会 本会
- 一组四个赤陶过山车,让人联想到美国西南部的波纹沙丘
- 《文心雕龙》不仅创造性地熔炼了若干美学范畴
- 《谈美》是朱光潜为青年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
- 主办单位:河南省美学学会;郑州大学美学研究所 国内刊号:41
- 生活美学包含了衣、食、住、行、育、乐等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