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是我国居民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率首位,为国民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中、晚期肺癌除了绝望还能做什么?

有一些患者认为既然病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治与不治活的时间都差不多,干脆不治了。其实不然,虽然被确诊了晚期肺癌是个坏消息,但是随着靶向治疗的出现,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命已经被大大延长了。

众所周知,一类靶向药物就是针对一类肿瘤基因开发的,它能够识别肿瘤细胞上由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所决定的特征性位点,阻断肿瘤细胞内控制细胞生长、增殖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杀灭肿瘤细胞、阻止其增殖。而靶向药物种类越多对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影响就越大!

截止至2017年底,已有11个肺癌靶向药物获得FDA/CFDA批准上市。近期,国家也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加速审批、关税减免、纳入医保的举措切实改善抗癌药的可及性难题。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选择对基因检测的全面性、精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同驱动基因在肺癌的发生比例略有不同,如下图所示: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针对EGFR、ALK等不同基因突变的创新靶向药物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引用,给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基因检测在肺癌的精准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业内专家呼吁,要进一步提高基因检测推广和普及,加速肺癌靶向新药的审批进程,满足广大患者的迫切需求。

盲试靶向药有风险,如果错用靶向药物,可能疗效不显著,甚至会延误治疗、加速病程恶化。基因检测可实现明确精准的诊断,不但可以帮助患者避免错失合适的靶向治疗机会,也将帮助无法获益于靶向治疗的患者减免经济和时间上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