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阳博物馆的搜藏原则是以宜兰为区域为主,提供展示及推广教育所需,也期待能扩展各家族馆之间的互动网络,期达到宜兰全县是座博物馆的目标。
馆藏文物主要以常民生活的民俗文物为主,在族群上,分属汉人、泰雅及噶玛兰等族群,以功能来分,包括生产工具、饮食用具、衣物服饰、住居用具、交通运输设备、宗教信仰与仪式、生命礼仪、建筑工艺装饰、民间知识等类别。
台湾早期陶瓷碗盘,以及民俗版画,充分反应与连结从清末到1970年代的常民生活记忆,是目前本馆的主题典藏。
搜藏品后续相关知识的研究及运用,是博物馆的常态任务。透过数字化及开放性的机制,将分散在各领域的文化资料加以保存、连结及整合,博物馆典藏和知识经由网络而被普遍利用与观赏,不但可以达到保存的目的,民众也能不受时空限制地利用。
兰阳博物馆近年来积极推动典藏数字化的工作成果,我们依性质建置为以下3种数据库,供社会大众使用:
将历年研究成果,以专有名词、图象、影片方式,分门别类建置为各种单元和主题,使用关键字搜寻。
透过线上文物数字化及开放性的机制,提供研究者及民众浏览使用,借由共同网络公开及强化博物馆典藏多元利用,让全民共享博物馆资源。
宜兰县依文化资产保存法指定登录,包含古迹、历史建筑、纪念建筑、文化景观、考古遗址、古物、传统表演艺术、传统工艺、民俗、保存技术与存者等多项文化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