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舒缓与治疗不是只有吃药,也有一些介入性疗法可以帮助。止痛药当然是最普遍的舒缓方式,价廉物美效果高,但因药物过量而造成身体问题、甚至死亡的案例也时有所闻,不可不慎。
疼痛专科医师李刚指出,每年一年有4万2000多人因药物过量而死亡,其中高达四成就是与**类药物(Opioid)相关。其实很多病人并不一定要长期药物治疗,透过理疗、健康治疗、生活习惯改善,或甚至心理治疗等等,都能够帮助舒缓;例如颈肩病、腰椎病等引起的疼痛,都有可能透过全方位的调理缓解。
他进一步指出,有时候疼痛并非是身体的问题,有些人是心理因素导致增加疼痛,这些就不适合用止痛药物抑制,而要从心里找出原因,才能解决问题。
李刚观察,华人患者通常很能“忍痛”,常常不愿看医生,而是先忍,或者寻求中药、针灸的帮助。他认为,中医传统疗法其实很好,但如果真的有疼痛问题,除了中医养生以外,也还是要先找西医确诊,面对问题及早治疗,“很多疾病早点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他也说,很多华人对于吃药比较小心,特别是**类的止痛药,但**类止痛药已经存在上千年了,对于急性的痛症效果很显著,确实有临床意义存在。而一般常见的止痛成药,虽是不会成瘾,但是也有副作用,如果吃几天应该没有问题,但如果长期吃,就要考虑别的治疗方式,并留意肝、肾功能,以及胃肠道的副作用。
李刚说,医界对于止痛药的规范与建议也不断在改变,例如以**类止痛药而言,以前拿来治疗癌症病人,目的就是止痛、维持生活品质;但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在很多癌症病人已经变成慢性病人,原本只能活一、两年的病症,后来变成可以活五年、十年,甚至更久,止痛药物的剂量与用法就需要再考虑,避免药物对于身体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