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篆刻艺术精品展”正在世博文化中心展出。展览以介绍中国篆刻的源流和发展为主线,首次展出茶壶上的“中国印”、古琴上的“中国印”,在世博园里烙上了深深的“中国印”。 中国篆刻艺术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已日益引起世界关注和认可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字叔,号益甫,又有铁三,益甫、憨寮、冷君、无闷等字号。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是晚清杰出的艺术家,在碑刻考证、诗文、绘画、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和很高的成就
当代篆刻艺术转型中面临的谱系架构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近现代篆刻艺术在审美意蕴统摄下,经历了各种具体“手法”发展、成熟以及变化的过程。该过程既出于其文脉传承性,又有不断积累生发特征
黄汇珍字(秀珍)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寿山石雕刻与篆刻、书法艺术家—黄汇珍(字秀珍),1964年出生在国石之乡福建福州、现定居北京。自幼酷爱寿山石雕刻艺术,着迷于前辈大师的珍品。17岁师从名家王炎铨、林训多大师学习雕刻技艺,自学篆刻艺术,勤学苦练,博取众长,向前辈以及同仁学习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学生篆刻艺术水平,5月26日,艺术与设计系书画艺术专业开展“篆刻艺术”技能竞赛,38名学生参赛。 经过两个小时的比赛,同学们在石面上完成了篆刻作品。作品以爱国主义情怀、优秀传统文化及山服校园文化为核心思想,精心篆刻“江山如此多娇”“锦绣中华”“平安喜乐”“天道酬勤”“百折不挠”“明德尚能、求实笃行”等内容
一把小小的刻刀勾勒出党史中的红色记忆,近来,安徽财经大学艺术学院的“篆刻艺术”课成了学校的网红课程。 “小时候我是听着老将军们的英雄故事长大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到汉代将军印时提到大汉时期将军们的英雄气概,我就联想起家乡的共和国将军们,于是我就想把家乡英雄的名字刻出来,希望以这种方式永远铭记他们。”来自红军故里安徽金寨县的冯慧敏因为篆刻而对家乡的红色故事有了一番新的理解
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是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 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 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在书法、绘画、篆刻等方面表现出色,他的作品备受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