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文献(Gray Literature)介于正式发行的白色文献,与不公开出版并深具隐密性的黑色文献之间,虽已出版但难依一般方式购得。
目前对灰色文献的定义多取1997年举行的“第三次国际灰色文献会议”中所提出“系指不经营利出版者控制,而由各级政府、学术单位、工商业界所产制的各类印刷与电子形式的资料。”
杨雅勋(民89)整理灰色文献有以下几类:
报告(含预印本、会议预印资料与报告、技术报告等)
非商业出版的官方文件(含政府报告与文件)
徐济世,惠龙(民92)统合灰色文献具备下述特色:
生命周期短暂。
虽然发行但未经一般销售管道,多属非卖品。
随着互联网的发达,灰色文献有逐渐转白的现象。许多组织与个人将过去的灰色文献放置于网络平台上,供民众自由全文阅览。
徐济世,惠龙(民92)。灰色文献于知识形塑中扮演的角色。2003资讯科技与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页255-276。2006年6月24日取自[2][永久失效连结]
杨雅勋(民89)。浅谈灰色文献。台大医学院图书分馆馆讯。第49期。2006年6月24日取自[3]
这是与图书馆学相关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