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薛若仪台北报导】根据教育部统计,民国103年台湾高中职以上学生申请就学贷款总金额约新台币233亿元。大同大学资讯经营学系的团队“学愿贷”结合FinTech(金融科技),提出改善学生贷款的机制,并在28日获得“FINTECH校际总动员金融科技创新竞赛”银牌奖。

“不单只是传统金钱偿还,也可以透过企业实习、或产学合作作为偿还机制。”队长郑如涵解释,学生提出学贷申请后,企业可以透过团队设计的信用评等机制从学业成绩、社交平台使用状况、个人专长等面向综合考量该名学生投资的可能性。郑如涵也提到,现阶段的计划若要发展,需要校友及投资方的加入,“因为需要学费的人不少,但是投资方并不多。”

“因为我本身也有申请学贷,所以想要探讨这个问题。”郑如涵表示,由于就读私立大学,负担较公立大学更沉重,因而规划此项系统。对此,已申请三年学贷的国立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学生李盈萱则持不同看法,“如果有办法还完我就不会选择这个方案,”她认为即便企业能提供学贷,若相对应的偿还措施不符时间成本,她仍会循学校管道申请学贷。

“其实像‘普惠金融’的概念,就是让每一位大众都能享受金融服务。”华南金控董事长吴当杰提到,近年来兴起的FinTech风潮,强调运用科技改善现有的金融服务项目,达到其人性化、便利的目标。本次由华南金控与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合办的FINTECH校际总动员金融科技创新竞赛召集大专院校学生,提出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切中民众需要,也看见学生团队的潜力,让金融科技真正深入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