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验旨在借由研究来台学习华语之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华语正反问句(A-not-A Questions)之习得情形,探讨第二语言中普遍语法之重要性与母语之角色。实验组是60位师大国语中心的美、日学生;控制组则是20名中国学生。本实验共设计两组测验:一是偏好题(a preference task)、另一是重组题(a restructuring task)。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的美、日学生在华语习得初期即对主要成分参数(the Head Parameter)作出正确反应,显示母语干扰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之存在。本实验结果,除可证实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中之重要性外,对华语正反问句语法理论之沿革,亦有参考之价值。

abstract = "本实验旨在借由研究来台学习华语之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华语正反问句(A-not-A Questions)之习得情形,探讨第二语言中普遍语法之重要性与母语之角色。实验组是60位师大国语中心的美、日学生;控制组则是20名中国学生。本实验共设计两组测验:一是偏好题(a preference task)、另一是重组题(a restructuring task)。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的美、日学生在华语习得初期即对主要成分参数(the Head Parameter)作出正确反应,显示母语干扰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之存在。本实验结果,除可证实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中之重要性外,对华语正反问句语法理论之沿革,亦有参考之价值。"

N2 - 本实验旨在借由研究来台学习华语之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华语正反问句(A-not-A Questions)之习得情形,探讨第二语言中普遍语法之重要性与母语之角色。实验组是60位师大国语中心的美、日学生;控制组则是20名中国学生。本实验共设计两组测验:一是偏好题(a preference task)、另一是重组题(a restructuring task)。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的美、日学生在华语习得初期即对主要成分参数(the Head Parameter)作出正确反应,显示母语干扰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之存在。本实验结果,除可证实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中之重要性外,对华语正反问句语法理论之沿革,亦有参考之价值。

AB - 本实验旨在借由研究来台学习华语之日本学生与美国学生华语正反问句(A-not-A Questions)之习得情形,探讨第二语言中普遍语法之重要性与母语之角色。实验组是60位师大国语中心的美、日学生;控制组则是20名中国学生。本实验共设计两组测验:一是偏好题(a preference task)、另一是重组题(a restructuring task)。实验结果发现大部分的美、日学生在华语习得初期即对主要成分参数(the Head Parameter)作出正确反应,显示母语干扰并不显著。由此可见,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之存在。本实验结果,除可证实普遍语法在第二语言中之重要性外,对华语正反问句语法理论之沿革,亦有参考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