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联副理事长刘嘉翀总结“我喜欢的老师”调查时表示,枯燥刻板的课堂在学生中越来越没有市场,灵活且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越来越受到学生欢迎,教育方式正发生变化。随着“八○后”走上讲台,年轻人带来更多热情和创意。在规范教师礼仪的同时,更应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同时,教师应经常与学生沟通,与学生共同成长。
刘嘉翀指出,中小学生最喜欢幽默风趣与和蔼可亲的老师。和蔼可亲是传统意义上师德师风的表现,幽默风趣则是教师个人魅力的呈现。一个古板、不近情理、没有情趣的教师自然会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单调沉闷。
老师在授课时,乏味是一大硬伤。随着“八○后”走上讲台,年轻人有更多热情和创意,故在规范教师礼仪的同时,应该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应允许教师教出自己的特色。
刘嘉翀表示,老师对待学生,一定要具有责任、爱心和尊重三个基本原则。在关爱的基础上,在尊重的前提下,谈学习、谈做人、谈成长,公平对待每名学生,才能受到学生喜欢。同时,教师要经常与自己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面谈是最受学生喜欢、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隔膜和误解,若处理不当,不及时交流和沟通,矛盾将升级。透过与学生经常沟通,既可及时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遇到的困难,亦可对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时反思,及时调整心态,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突破与学生关系之间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