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所关注小组、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 台中办公室 上周四(8/11)参与中正大学公共研习社主办的“狱恶同行:囚于末路的信号”营队 ,小组成员陈惠敏向在场50位左右参与营队的同学们,以“从收容人的日常”开始谈监所的收容环境,谈谈坐牢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失去自由又意味着什么?

监所是不折不扣的全控机构(total institutions),人入监牢就是要打破所有的独特性,用精细的时间表、编号代替姓名、随时在加加减减的累进处遇,赚分数、赚天各种计较计算,以将人的身体打造成承载权力的容器,柔顺身体看似反权力却成为权力场域的必要其一,成日演出。陈惠敏透过短短两小时的时间,先带着营队成员们走过收容人的每天日常,从开封到收封,从四级到一级,从新收到资深收容人,再透过收容人视角提出监所关键议题,包括:累进处遇、假释、医疗、申诉、出去之后等。

谈论这些,小组想说的是,从社会的凝视/漠视/视而不见,仅是“谈论”就有机会打破企图打造排斥差异的社会同化工程的共谋,调整社会体质。最后希望能引发参加者共同想像,为何“回到社会,成为之一”是思考监所的唯一可能。

感谢中正大学公共研习社的邀请,更感谢在历经一整天脑力体力激荡活之后仍热情参与讨论的营队同学们,现场提出不少精彩的问题,也欢迎多多关注小组的各项活动和倡议。期待明年有机会再和大家见面。

♨ 小组近期活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