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作为中国电动车百人会重要成员单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承担了“百人会”八大课题中的两个,一年来,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种争议话题,中汽协从没有沉默。
今年年初,敢于直言的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在个人博客中,鲜明地反对北京将插电式混动拒之门外的做法,掀起了一场有关新能源汽车地方目录是否应该存在的大讨论。此后,在每月中汽协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新能源汽车的热点问题,董扬都会做出回应。
12月23日,这位经常在汽车业发表尖锐看法的“话题人物”,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的专访。对新能源汽车发展,董扬的观点依然明确,他认为,现在新能源汽车还远没到切蛋糕的时候,一切试错都有可能发生。
《21世纪》:作为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的成员,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承担的课题是什么?在1月13日的论坛上有没有成果发布?
董扬:我们承担了两个课题。一个是有关动力电池的现状及未来发展。事实上,中汽协已经倡议成立了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主要由9家国资企业组成,注册资本5亿元,动力电池的课题主要以该研究院为主开展工作。
还有一个课题是对不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技术路线分析。我们特别想弄清楚两个问题:第一,三大类型的新能源汽车,每一种技术路线需要什么样的技术,怎样的投入,节油减碳的效果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除汽车本身以外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什么要求,这些方面我们要进行分析。
节能新能源汽车是一个产业化要求很强的工作,所以投入产出比非常重要。比如,现在有试点城市推广电动汽车,那么它的节油减碳效果到底好不好?我认为不好。因为推广1万辆纯电动车来代替国Ⅳ国Ⅴ的汽油车,还不如淘汰100辆黄标车、农用车的效果好。所以,如果单从减少当地PM2.5的排放角度讲,效果最好的可能不是电动车的推广,而是尽快淘汰农用车、黄标车。
那我们进行城市试点有什么用?主要是面向未来,它对中国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和商业模式的探索有重大意义。但是电动汽车还远不到切蛋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