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资讯交流活动。实现这种交流可以借助于多种方式,如书籍报刊、电影电视、无线电广播、报告座谈等等。这些传播方式各有持点,也各有优点和缺点。与这些传播方式相比.学校教育过程集中了各种传播方式之优点.克服了其不足.以自己独到的简捷性完成著资讯转移的任务。

传播方式的简捷性,首先表现为传播的直接性。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的资讯交流主要是在特定的空间中。面对面直接进行的。教师不仅直接实现资讯的发送,而且直接进行与学生的对答。教师是资讯的载体和源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资讯传递不需通过任何中介、中转去完成。教育中虽有各种电教手段的运用,但亦离不开教师的言语说明。

传播方式的简捷性,还表现为传播的简便性。教师授课主要是借助口头语言的讲授、辅之以板书。良好的讲授当然需要一番精心的准备和设计。但若仅就传播方式来说,讲授无疑要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物质花费。一本书的出版,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也要几个月的时问才能产生传播资讯的作用,且要花费印刷过程所需的各种支出。讲授则不然,对于一个熟悉教材、富于经验的教师无需花费几个月的时间去准备一节课。因此,授课对资讯传播的简便性是电影电视的繁杂制作、书籍报刊的长周期发行所不能比的。

传播方式的简捷性还表现为传播效果的即时回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传授的各种知识是否为学生所接受,是否产生了效果,可以从学生的反应那里直接获得回馈资讯,即教师对教育效果的了解是即时的。由于教师可以获得即时回馈,因而也就能够迅速对讲授进行修正,选择新方法,调换新的角度去进行及时的补救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