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本(束华书局第七章)上讲到化学分子极性与非极性分子,其内容是电偶极向量和不为零者为极性分子,反之为非极性分子。同时,在上课时老师所放映的幻灯片(东华书局制作的极性非极性幻灯片),看到用毛皮摩擦过的塑胶棒或用丝绢摩擦过的玻璃棒对各种样品(乙醇、丙酮等,预先放入长滴管内而连续流下来)靠近来辨别极性与非极性,若能使样品下降的运动轨迹偏向者为极性,不偏向者为非极性。但却没有比较各种样品极性的大小,更进一步的当时我们就在想,是否能用更适当的实验方法,找出极性之大小与其他的物性或化性等之关系。于是我们开始请教化学老师更详细的对我们讲解极性与非极性的原因、理论、特性等等。由找一些资料(如样品的沸点、比重、分子质量等)。囚为样品若有极性,会被摩擦过的塑胶棒或玻璃棒所吸引而偏向,那就表示与电力有关,所以我们又请了物理老师来指导,有关电学、力学等常识。最后经过多次的改进才完成这次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