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博物馆的前身是新竹市调查局,后来转为新竹市环保局使用,之后因为环保局迁移至焚化厂行政大楼,因此馆舍闲置下来,在1997年全国文艺季“竹篱笆内的春天”活动,展示了新竹市的眷村文化,于是在市长的推动,设定计划原预定于空军一村第八区,因土地权属问题无法解决,改将环保局之旧建筑,设为眷村博物馆使用,在200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原本展示空间只有一楼,后因文物增加,故扩建二、三楼。
于新竹火车站出口左侧的新竹客运总站搭12路公车于北门国小下即达。
由中山高下新竹交流道→沿光复路向西往南寮方向直行→上东大路高架桥后于“北大路出口”下→沿东大路直行至武陵路向左回转→经水田街后20米即达。(在彰化银行对面)
目前博物馆室内空间约300坪,室外广场约200坪,可供艺文活动使用,入口大门以眷村红门白线的传统造形设计,还有一个很特别的“飞机副油箱水塔”,这个副油箱水塔原是F100战斗机报废的副油箱,后来被眷村居民改装成储水水塔,由新竹三厂眷村捐赠给博物馆,象征了眷村克勤克俭的美德,更代表了眷村博物馆的开馆精神。
馆内一楼为烽火重生─战乱移民潮,介绍眷村历史,二楼规划“缩影中国-竹篱笆内的春天”,为眷村生活情境区,三楼主题为“有情有义-患难与共”为新竹市眷村改建的过程与目前现有状况,也可办理眷村相关文化特展,而研习教室可供各界办理市内活动。眷村博物馆的成立不只是提供民众一个休假的好去处,更可以借由这些历史文物的呈现,让民众可以了解当时的时空背景与文化,富含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