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显立 Andy
会员经济的下一个进化阶段:5.0版本!
近年来,随着 Facebook等社群平台红利消失的疑虑、更因为行动上网的便利性让消费者注意力变得更破碎与分散等趋势,造成数位广告直接引导业绩产生的效率直线下滑。
为了因应广告费上升而业绩却无法跟上的窘况,多数企业主开始采用会员制经营来因应,而此方法的确也很有效:比如星巴克的会员是总消费人数的 18%,却贡献 36% 的营收,微软目前也有超过 2.14 亿的 99 美元年费订阅会员,VOLVO 汽车甚至出了“别买这辆车,而是成为 VOLVO 会员”的广告,勤业众信风险咨询服务执行副总经理张益绅也认为,发展会员制度,深化与客户间的长期交易关系,是一种因应数位冲击的策略。
会员制之所以有效,在于会员制可以把客户变成用户。也就是把一次性、不可预期的客户,变成多次且可预期的用户,使企业可以与客户维系长期的关系,并带来稳定的现金流。
但随着经营用户成商业营运的显学,其困境也陆续浮现:
比如过往台湾品牌喜欢打折扣战,但当其他品牌也下杀时所属的顾客就会流失,甚至缺乏了品牌认同的认知而失去忠诚度。又或者会员累积了许多品牌提供的会员红利点数,但点数可兑换的服务让顾客觉得很无感,而不愿意使用甚或根本忘记了。根据美国对 1500 位出生于千禧世代的成人调查指出,每位消费者平均加入六个会员以上的方案。而不少消费者因为拥有太多会员资格,而忘记使用等状况的发生。
这些都会造成了虽然采用经营了会员制,但经营绩效却不彰的现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