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发稿时间:2019-04-12浏览次数:937 2019年3月29日,应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涛教授邀请,西北工业大学戚震辉教授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戚震辉教授以“抗菌防污:从被动到主动”为题做了学术报告,通过合理利用多价作用,设计和开发面向防治微生物感染的细菌病毒特异性捕获材料,并进一步发展长期有效无损的抗病菌涂层,拓展其在金属材料中的应用。此次报告促进了我校材料与国内同行有效交流,使得参会人员对于抗菌涂层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蔡琥,南昌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赣江特聘教授。199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化学系有机化学专业;1996年和1999年分别在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专业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其后在美国田纳西大学、凯斯西储大学、堪萨斯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7年到南昌大学任教。现为江西省石油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
英语缩略词“Anal Chem”经常作为“Analytical Chemistry”的缩写来使用,中文表示:“分析化学”。本文将详细介绍英语缩写词Anal Chem所代表英文单词,其对应的中文拼音、详细解释以及在英语中的流行度。此外,还有关于缩略词Anal Chem的分类、应用领域及相关应用示例等
袁若,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中国化学会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委员会委员,发光与实时分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Nature集团《Scientific Reports》编委。1994年获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分析化学专业博士学位,此后在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主要从事生物和化学传感器的研究;先后在香港浸会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做访问学者,从事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DNA芯片的研究;1999年至今在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工作。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及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国际重要刊物(如《Anal. Chem.》、《Chem.-Eur. J》、《Chem. Commun.》、《J. Org. Chem.》、《Andv. Funct. Mater.》、《Biomaterials》、《Small》、《J. Mater. Chem. A》、《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Biosens. Bioelectron.》等)上发表了SCI 收录论文430余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0的文章170余篇,个人H因子44
刘俊秋,1965年出生,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仿生化学、生物超分子组装及纳米载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在生物仿酶、人工光捕获系统、高选择性跨膜通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已发表SCI研究论文180余篇,先后入选吉林省“创新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2011),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排名第一),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刘俊秋,1965年出生,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主要从事仿生化学、生物超分子组装及纳米载药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期在生物仿酶、人工光捕获系统、高选择性跨膜通道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迄今为止在Chem. Rev.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知名期刊已发表SCI研究论文180余篇,先后入选吉林省“创新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并被评为吉林省高级专家(2011),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排名第一),获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01日15:00 包永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计划”A类人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在均相/多相钯催化的C-H键、C-O键活化反应方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Green Chem. Org. Chem. Front. Chem. Commune. J. Org. Chem. J. Phys. Chem. C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讲座时间:2022年12月01日15:00 包永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内蒙古自治区321人才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青年创新人才一层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青年科技英才计划”A类人才,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带头人。在均相/多相钯催化的C-H键、C-O键活化反应方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Green Chem. Org. Chem. Front. Chem. Commune. J. Org. Chem. J. Phys. Chem. C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
庞建新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药学与药事管理创新群体执行主任。主要从事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病机制及降尿酸药物靶点及药物发现研究。建立了灵敏的同位素标记和膜电流改变的尿酸转运体功能筛选细胞模型和各种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与国内多所高校和企业合作设计和评价了多个系列成药性较好的降尿酸小分子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