饼干里验出致癌物丙烯酰胺,吃了真的会得癌症吗?

放假的时候,最适合抱一包小零嘴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但台北市卫生局今年6月抽查市面上的零食饼干,发现威化饼、巧克力饼、甚至是黑糖,2A级致癌物丙烯酰胺都超过指标值,引起一阵“我吃了多少致癌物”的恐慌,但其实这种致癌物只在动物实验证实会致癌,对人类来说是“还好”的。

食物中的氨基酸,跟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还原糖类,在高温加热之下,会产生梅纳反应(Maillard reaction),让我们可以吃到更多食物的好味道,像是煎牛排时散发出的香气,还有咖啡烘焙时,增加的特殊味道,这也是油炸、烧烤,还有薯条、洋芋片、烤吐司、油条、饼干、巧克力饼、黑糖等食物,会觉得特别好吃的原因。

但梅纳反应有个副产物是“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在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被列为第2A类物质,也就是在动物实验中,确认有致癌性,但是目前的人类流行病学研究,还不足以证实对人类有致癌的危害。简单来说,就是“人类吃这些物质,看起来没差”。

不过目前国际食品法还有各国都没有限定丙烯酰胺的含量,食药署就参考欧盟的丙烯酰胺指标值,给出一个参考范围,希望可以降低丙烯酰胺的含量;这也代表,业者必须降低过度的高温、减少油炸、烧烤的烹调方式,相对来说,也比较健康。

所以吃饼干的时候需要担心吗?

因为今年台湾连续传出8款降血压药检出2A动物致癌成分的“N-亚硝基二甲胺(NDMA)”,还有一款台湾健亚生物科技公司制作的降血压药也检出2A的动物致癌性成分“N-亚硝基二乙胺(NDEA)” ,引发大动作下架,也让人担心2A致癌物对人体可能还是有些很细微的危害。

当然丙烯酰胺只是目前还未证实,不代表“一定没有”,但要吃到可以致癌,比起摄取不健康食物、或是暴露在空污底下的危险性,还是少了许多;与其为了避免丙烯酰胺而回避很多食物,不如真正了解摄取健康食物的重要性,以“食物的原形”作为摄取热量、营养的主要来源。

像是吃天然蔬菜、蛋豆鱼肉类、奶类、五谷杂粮等食物,如果偶而嘴馋,也还是可以吃一些饼干跟小零食,只是也可以尽量选择不要高温烹调的零嘴,或是摄取的量可以少一点、自己制作来控制高温的时间等,尽量让自己过得健康。

为“皮蛋”伸冤,它真的是含有重金属,用马尿泡制成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