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报╱记者修瑞莹/台南报导】

健保骨质疏松药物今年1月后给付标准变严格,加上有研究指出药物有不良副作用,国内骨松学会医师指出,已影响骨松药物的使用量,平均下降2至4成,对防治骨质疏松相当不利。

根据成大医院骨科医师杨俊佑研究,已发生骨折就诊中、老年患者中,在1年内持续遵从医嘱,服用骨松治疗药物达8个月以上者,约占38%,未达8个月者则占62%,后者再发生骨折几率比前者高7成。

骨松学会理事、成大家医科医师吴至行说,过去必须发生骨折才能健保给付,今年1月1日后给付更严格,不仅必须骨折,骨质密度也必须严重低下,许多患者必须自费。

同时部分媒体报导,治疗骨松主要用药双磷酸盐,可能提高食道癌的风险,也使很多服药的患者裹足不前。但英国研究指出食道癌增加的人数极少,美国的同项研究则认为并没有增加食道癌风险,反而有研究指双磷酸盐能降低乳癌风险。

吴至行表示,相关报导后接到不少患者的质疑,也有患者自行停药。据他了解,今年以来骨松药物的使用量,各家品牌都有下降,下降的比率约2至4成,应与前述有关。

治疗骨松药物除双磷酸盐类外,还有选择性雌激素、荷尔蒙、副甲状素、锶化合物等多种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