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上周宣布,将在4月份关闭边境,以抗击新一波的病毒感染病例。

智利为全球逾四分之一的铜矿提供供应。

智利能源和矿业部周一晚间表示,这不会影响海上运输和矿山的正常运营。

智利已经在2020年3月至11月之间封锁过一次边境,但现在由于不断恶化的卫生紧急状况,该国的医院系统面临严重压力,被迫再次关闭边境。

因为上周每天有7830人感染,全国的检出率为11%,重症监护病房的病床占用率目前为95%,是疫情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

总统塞巴斯蒂安表示:“全世界都在经历一轮严重的疫情反扑。

在智利,我们受到了沉重打击,我们的医疗系统已经到了极限。

自2020年年中以来,全球石油库存已经大幅下降,预计未来几个月还将继续下降。

2021年石油消费增长的大部分将发生在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

由于疫情相关的挑战,2021年夏季的汽油需求预计仍不会超过2019年的水平. 中国货币政策仍有空间以应对通胀风险 《21世纪》:近期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不断上涨,通胀预期也在不断攀升。

如何看待当前的全球通胀风险? 赖长庚: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方面来看。

就中国而言,目前通胀看起来有些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但是目前不能当作一个完整的判断。

从国外来看,我觉得国外的通胀可能会发生,因为美国和英国等国的疫苗注射率较高,可能通胀会出现反扑的现象。

此外,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次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给美国人发放消费券以拉动消费,因此通胀反扑的现象可能会比较强一些。

我们下半年可能比较担心美国跟英国这几个国家的通胀情况。

《21世纪》:一旦全球发生了通胀,尤其是美英两国发生的话,中国应该如何去防范输入性通胀风险? 赖长庚:我觉得中国受到的影响会比较低一点,因为中国很早就采取了比较中性甚至趋紧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还有可操作空间,可以去吸收一些刚开始的通胀压力,不需要迅速地做出反应。

甚至如果说通胀不发生、经济发生反转,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有向下调的空间。

总体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政策大概是最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