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近年来,中国赴海外的留学生数量,与留学生的回国比例均双双攀高。而选择返国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哪些国家和专业,回国之后又去了何处?3月25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编制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

据蓝皮书显示,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到2015年底,中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404.21万人,年均增长率19.06%。同时,回国人数也不断增加,从1978年的仅仅248人,增加到2015年的40.91万人,累计回国人数达到221.86万人,年均增长率22.46%。

教育部指出,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每年从外国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比例,约为70%-80%,即绝大多数留学人员学成后,均选择回国就业。

而在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又高于男性,占59.16%。年龄主要分布在23岁到33岁之间,占95%。留学回国就业人员的平均年龄为27.04岁,其中硕士毕业者为26.56岁、博士为32.09岁。

80.70%的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9.49%具博士研究生学历,9.81%具有本科和专科学历。

在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是最为热门学科方向,其次是工学、文学和法学。不同学历背景的人群专业方向存在较大差异,具博士学位的归国学人,主要专业方向有化学、材料、经济学、电子与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和计算机科学。而在具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群中,人数比例较高的专业方向为金融、会计、工商管理、管理学和国际商务等。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培祥认为,目前选择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留学生过于集中,建议学生和家长应理性选择。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平均在国外学习的时间为21.47个月。博士研究生所花时间最长,为46.30个月,硕士研究生平均所花时间最短,为16.17个月。本科和专科的平均留学时间为36.62个月。

蓝皮书显示,在参与留学回国意向调查的人员中,接近一半(49.34%)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这个比例比2013年下降了8%。从地域区分,有75%的受访者愿意在东部沿海城市发展,其次是中部地区(15%)。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回国处处长齐默分析,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吸引力下降,一是由于留学人员来源更为广泛,不再集中在一线城市,回国后愿意回到自己家乡的人员也在增加。另一方面,在特大城市就业、落户的难度加大,而二三线城市开出的条件更为丰厚,留学生们理性选择后,也不再通通“扎堆”北上广深。

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工作的行业主要为金融业(30.01%)、教育(9.88%)、文化(7.8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69%)。企业,仍为留学回国人员青睐的就职目标机构,有29%的受访者选择了外资企业、20%选择了国有企业、17%选择了民办企业,即三分之二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在企业机构入职。

其次才是事业单位(14%)、高校和科研(11%)。仅3.32%的留学回国人员期望自主创业,但和上一年相比,仍增加了1%。留学回国人群在谋职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职业发展空间(68.41%),其次才是工作地点(60.20%)和薪酬福利(41.51%)。

然而,留学回国人员的传统薪酬优势已经逐渐褪色。据调查,从薪酬上来说,具有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月薪,主要集中在5000至10000元;近5成硕士留学回国人员的月薪不足5000元,本专科留学回国人员的月薪大多在5000元以下。特别是与2013年相比,除了博士之外,本专科、硕士的低薪人数比例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