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让我知道权威教授不是“可望不可即”

谈到香港大学的医科,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神科”,似乎只有传统名校生才有机会入读。然而,我这个非名校毕业生仍然考入了港大医科。我想透过我的经历告诉大家,港大医科并非名校毕业生的专利。

我所就读的中学虽然师资环境和同学品行都不错,但由于本身历史较短,并不十分突出,因而自身的努力和意念则更加关键。我一直都认为,只有突破现有的框限,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做到最好,成功的机会才会更大。我仍记得在我中三时,就参加过大学举办的暑期项目,当时即被医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加上自己本身就是个“理科人”,对与科学、医学相关的知识有着深厚的兴趣,因而,我将入读医科作为我的一个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

后来成功考入了香港大学医科,我原以为我需要一段适应期,但未料到我竟然过渡得十分平稳,与同学相处得融,很快就走上轨道。其实,入读港大后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看到权威医生走进课室为我们授课的那一刻。我对港大医学的高质素和悠久历史早有耳闻,但从来没有想到如袁国勇医生、梁卓伟医生这样的顶级教授会亲自为我们授课,原来他们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即”。他们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让我这个初入大学的医学爱好者兴奋不已,也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港大医学果然是名不虚传。

谈到当初选择港大的原因,除了之前所提到的高质素的教学和悠久的历史,其实还跟我一直以来对港大的“情意结”有很大关系。早在中三、四的时候,我就参加了港大一年一度的开放日,当时就已对港大的学习环境有着印象深刻。我还记得当时看到有许多学生在不同的摊位对各自的科系进行介绍。他们展示的技巧和出众的口才让我惊叹不已。他们准备如此充分,并能够如此自信地去表达,去展示,提高了港大在我心中的位置。

现在,如果你问我,医科生的生活是不是很忙?答案一定是Yes。但如果你问我,那是不是意味着我要“仆心仆命”地学习,而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至少从我的经历来说,No。我很庆幸来到一间拥有着广阔的平台的国际化大学,让我这个医科生也有机会“上庄”磨练自己的能力并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交流。现在我是亚洲医科学生联合会香港分会(Asian Medical Students’ Association Hong Kong)的干事会成员,去年我便赴 马来西亚参加研讨会,与来自亚洲各国的医学生进行交流,共同完成一些项目;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商场为途人提供免费健康检查,这些经历让我的大学生活不致太过单一,还锻炼了我统筹活动的能力。但这些课外活动经历则要以良好的时间安排为基础,如若可以分清主次,分配好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便可以在保证学习的情况下,又锻炼到统筹活动的能力。

现在,两年的大学生活已经完结,对于医学生来说,还有四年的路要走,这四年或许会有更多未曾想到过的挑战和更加辛苦的学习生活等待着我,但我相信,只要能够一直保有内心的那份坚持和突破框限的勇气,我一定可以克服前方道路上的困难,朝我的目标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