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
【新增1例肠病毒并发重症,提醒民众春节出游应保持手部卫生,避免肠病毒威胁】 疾管署表示新增1例肠病毒并发重症病例,提醒民众近期气候虽转冷,但肠病毒一年四季均有传播风险,春节连假将至,民众无论是旅游、拜访亲友或参加各种活动聚会均应提高警觉,勤洗手是预防肠病毒最有效的方法,不论是家长或婴幼儿均应做好个人卫生防护。 疾管署统计,国内上周(1月20日至1月26日)肠病毒门急诊就诊共10145人次,且低于流行阈值(11000人次);上周新增1例肠病毒并发重症病例,为北部2岁男童,1月初出现发烧、热痉挛等症状收治住院,于1月中旬通报,经检验审查确认为克沙奇A10型重症病例,所幸个案经治疗后病况改善并已出院。 今(2019)年累计1例肠病毒并发重症病例;去(2018)年累计36例,以感染伊科病毒11型12例、肠病毒71型8例为多
肠病毒感染为幼儿常见的疾病,肠病毒指的是一群病毒,包含小儿麻痹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及肠病毒等种类,每一个种类还可分为多种型别,总共有数十种以上。 目前小儿麻痹病毒已经在台湾根除,肠病毒病人都是感染其他肠病毒造成,其中以感染肠病毒71型最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5岁以下的幼儿为重症的高危险群。 台湾气候温暖潮湿,适合肠病毒生存,以4到9月为主要流行期,但其实全年都有肠病毒感染个案,冬天也有肠病毒病例,只是比较少而已
正确勤洗手才是防范肠病毒最重要且最有效的方法。(资料照,记者张勋腾摄) 〔记者吴亮仪/台北报导〕肠病毒季节来了!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今天表示,上周全国的肠病毒就诊人次达1万3225人次,较前一周增加17.8%,以克沙奇A型轻症为主,预估疫情还会上升。 今年截至本月9日,共检出24例肠病毒71型个案(19例轻症、2例疑似重症、3例重症个案),分布于台北市、新北市、宜兰县、桃园市、台中市、彰化县、屏东县、花莲县
天气逐渐转热,也开始进入肠病毒流行季节,部立南投医院表示,最近有家长带孩子看诊,当诊断感染肠病毒后,一出诊间便带孩子购买冰品,原来是坊间传言“肠病毒吃冰可加速疗效”,南投医院新生儿科表示,吃冰是缓解疼痛感,并不是吃冰就有疗效,补充水分及多休息才是恢复元气的正确方法。 南投医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说,肠病毒从自三月开始,到五月达高峰,九月开学季有另一波高峰。今年以来社区以克沙奇A型和B型为主,家长担心的肠病毒71型较少,但仍需注意
疾病管制局昨(3)日发布今年第3例肠病毒71型重症死亡个案,为居住台南市9个月大女婴,10月27日起有发烧、手足口病,至诊所、医院急诊后返家,10月29日因症状未改善再度就医住院,陆续出现肌抽跃、嗜睡、呕吐等重症前兆,10月31日凌晨因病情急速变化,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紧急转送医学中心后,虽经全力抢救,仍不幸于当日死亡。今年截至11月3日止,肠病毒重症确定病例共20例,皆为感染肠病毒71型所致。 经疫调发现,另一与个案同住而就读幼稚园的3岁幼童曾于10月25日由医师诊断为肠病毒感染,当地卫生所已前往了解其他幼童健康状况,并指导园方加强环境消毒,同时提醒辖内医疗院所提高警觉,加强肠病毒病童家长卫教
71型肠病毒来势汹汹 出现这些症状快就医! 肠病毒71型并发重症个案又增一例!南部一名3岁男童,起初出现发烧、喉咙痛及口腔溃伤等症状,就医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其后因高烧、双手疼痛及四肢无力等重症前兆病征,再度就医治疗,因并发中枢神经感染、急性无力肢体麻痹,诊断为肠病毒并发重症,目前症状已改善出院。 根据疾病管制署监测资料显示,第15周(4月7日至4月13日)健保肠病毒门急诊就诊计5280人次,较上周增加8.7%,近3周就诊人次呈缓慢上升趋势;今(2019)年感染肠病毒并发重症病例累计5例,分别感染肠病毒71型3例、肠病毒D68型及克沙奇A10型各1例。此外,近四周社区肠病毒检出型别,以克沙奇A型为多,肠病毒71型、肠病毒D68型则于社区中低度活动,以轻症及散发病例为主
【本报台北讯】肠病毒疫情正悄悄上升,疾管署监测资料显示,上周1月29日至2月4日,国内肠病毒门急诊就诊共计1330人次,较前一周933人次,上升42.6%。但受春节连假后门诊恢复看诊影响,人数低于春节前第2周至第3周,分别就诊1824及2032人次。 疾管署提醒,下周各级学校开学,学生活动恢复活跃恐导致肠病毒传播风险上升
欣欣念幼儿园小班,喜欢上学,跟同学玩游戏,日前回家后,抱怨“喉咙痛,吃不下东西”,妈妈发现她体温偏高,且手掌、脚掌、膝盖出现小红疹,睡觉休息时,手脚突然抽动,直觉不对劲,立即送医,确诊为肠病毒。 让肠病毒病童食用温度较冰凉的食物,如:果冻、布丁或冰淇淋,以减少口腔溃疡所产生的疼痛感。 疾管署正式宣布国内进入肠病毒流行期,单周门急诊就医超过1万1千人次,台北市立联合医院阳明院区小儿感染科主治医师张罗以表示,肠病毒是夏日威胁学童健康的最主要疾病,年龄愈小,愈容易并发肠病毒重症
台北县出现第二例确诊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个案,卫生局于8月2日接获医院通报一起疑似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病例,新庄市一名九岁男童因恶心、持续呕吐症状就医,治疗后并未改善且活动力降低,经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审议确认为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个案。 卫生局表示,该名个案和父母及两个双胞胎哥哥(11岁)同住于新庄市,因恶心、持续呕吐症状,于7月27日起陆续至当地医疗院所就医,但治疗后并未改善且活动力降低,看起来疲累、呼吸稍喘,故转至台北市某医学中心,现仍住于儿科病房治疗中。 新庄市卫生所进行疫情调查结果,同住者皆无身体不适之症状,卫生所工作人员已进行家中环境消毒及卫教宣导等相关防治措施,并持续追踪中
家有小孩的家长就知道,每到肠病毒流行季, 就害怕接到老师的“停课通知”电话! 疾管署提醒,今年肠病毒71型恐大流行,3岁以下孩童多没抗体, 家长要提高警觉,别让肠病毒有机可趁! 今年3月15日疾病管制署公布一名肠病毒71型轻症病例,由于肠病毒71型从2012年之后就没大流行,疾管署与传染病专家担心3岁以下的孩童没有抗体,一旦感染人数增多,就易爆发大流行。 肠病毒每年约从4月开始病例增多,到6月份达到高峰,以下专访长庚大学医学系儿科特聘教授林奏延、台大医院小儿部主任黄立民、嘉义长庚医院小儿科主任王盈翔,教你提前捍卫孩童的健康! 答:肠病毒的传染性非常强,主要是经过肠胃道(粪便、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飞沫、打喷嚏)传染,也可能经由接触到患者皮肤上的水泡及分泌物而传染。家中婴幼儿会得到,很多时候是父母或照顾者从外面把病毒带回家(大人免疫力较强,因而不见得会发病),婴幼儿经由接触传染,或是咬弄有残留病毒的绒毛玩具而感染
高雄市上周出现首例肠病毒并发重症案例,是居住鼓山区的1岁9个月女童,2月1日由疾管署综合研判为感染肠病毒71型重症确诊个案。卫生单位进行疫情调查,家中成员曾于个案发病前3天被诊断为肠病毒,不排除感染来源为同住者病毒交叉感染。 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统计今年截至目前为止,全国共累计3例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确诊个案
为加强肠病毒之防治,卫生署疾病管制局特别透过网络数位学习方式,将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临床处理注意事项等相关课程与资讯建置于该局之传染病数位学习网,提供大众上网学习,并作为医师继续教育课程之一。本身为骨科教授的卫生署署长侯胜茂于繁忙公务之际,已即抽空上网,完成课程学习并通过测验。侯署长特别鼓励该署与所属机关、医院之同仁,包括具有医师资格同仁皆能上网参与课程学习
一、第19周“定点学校传染病监视周报”,请参阅。 二、 第19周校园类流感、肠病毒、腹泻、发烧、红眼症及水痘平均罹病率较前三周平均值上升。现处肠病毒流行季节,全国肠病毒门急诊就诊人次处低点,近期社区肠病毒检出以克沙奇A型为主,惟仍有肠病毒71型活动
导读:夏秋之际是宝宝最容易得到手口足病的季节。感染到病毒的宝宝容易会在皮肤及口腔中出现疹子,甚至是类似感冒的症状。不过此疾病传染性极高,让我们来看看有那些症状需留意及该如何预防吧! 导读:手足口病是由由A族克沙奇病毒及肠病毒71型引起,各年龄均可感染发病,特征为发烧及身体出现小水泡,该病治疗过程发现,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本报综合报导】虽然新冠肺炎防疫解禁,但是肠病毒疫情却悄悄上升,疾管署统计,上周肠病毒急诊就诊134人次,较前一周77人次上升74%。疾管署提醒家长如果发现婴幼儿嗜睡或意识不清、突然有肌肉收缩等症状,恐是肠病毒重症前兆,应尽快就医。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近3年受到新冠疫情影响,5岁以下幼童多未感染过肠病毒,加上疫情正在上升,所以提醒家长发现婴幼儿出现嗜睡、意识不清等情形,可能是肠病毒重症病征,就医不能拖延应赶快将婴幼儿送医
而除了这些生活习惯以外,其实也可以尝试利用食补的方式,帮助身体增强免疫力。徐慧茵医师特别提供了几则药膳食谱,除了对预防肠病毒、或肠病毒过后的调养有功效外,肠胃不好的人也可以试试看喔! 肠病毒在台湾已经连续几年造成流行,危害著抵抗力弱的孩子的健康甚至生命。肠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是飞沫及粪口传染;而肠病毒在唾液中可以存活一至二周,在粪便排泄物中,更可以达到二至三个月以上
2.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及充足睡眠,以提升免疫力。 3.生病时,应尽速就医,请假在家多休息。 4.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清洁及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