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长柯文哲酝酿“东区门户计划”许久,预计2017世界大学运动会告一段后,全力进驻东区冲刺,将以四铁共构的南港车站为中心,规划周边兴建8000户公共住宅、南港转运站东站、以及生技产业聚落等,力图打造“下一个信义计划区”。
过去南港地区工厂林立、铁路纵横,曾被称为“黑乡”,随着铁路逐渐地下化,产生一条狭长型的廊道。北市府近年陆续于南港投入众多公共建设,包括南港软件工业园区、南港车站BOT大楼、南港展览馆、北部流行音乐中心。
看上南港具备的发展潜力,柯文哲上任后提出“东区门户计划”,在南港车站的四铁共构优势下,于周边11公顷土地,投入26项子计划,包括交通转运站、生技产业、会展产业、公办都更案、公共住宅等。
根据北市府规划,南港区未来将兴建8000户公宅,提供让在地就业的民众居住,除了现有的南港车站之外,搭配干线公车、接驳公车、YouBike,以及友善人行空间,解决交通问题,避免成为“内湖第二”。
同时,南港拥有不少工业宅,迟迟无法改建,北市府将划设“产业生活实验特定专区”,共计13个区块、面积达52公顷,开出特别都更条件,让老旧工业宅就此解套。
此外,未来南港瓶盖工厂将活化再利用,作为青年创业基地,加上南港车站的高铁通车后,让南港与竹北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搭配南港周边的中研院、国家生技园区,成为国家生技产业重镇。
科文哲曾发下豪语,8月世大运结束后,北市府整个主力将移至南港,以南港车站为中心的东区门户计划将从9月开始启动;根据北市府初步评估,“东区门户计划”预计可创造约2万个就业机会、1500亿元产值,引动民间8年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