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话中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jqx拼前高元音i ü时从舌面音变成舌叶音;二是精组与见系的分混,很多官话方言都在今细音前合流成舌面音jqx,而南通话却形成了zcs和jqx两组,第一组读zcs,第二组读jqx,见下表: 1. 精(精)– 经(见) 心(心)– 兴(晓) 津(精)– 金(见) 亲(清)– 轻(溪) 2. 就(从)– 旧(群) 秋(清)– 邱(溪) 西(心)– 希(晓) 仙(心)– 掀(晓) 但是,就第一组而言,在南通话内部依然存在两种读法,南通市区或新派南通话是读成jqx的变体jrqrxr,也就是从舌面音变为舌叶音了,而南通郊县或老派南通话则读成zcs的。 以上说的是两种现象。现在做进一步讨论。我们看第一组这些字的韵母按理是细音in或ing,但在南通话里韵母实际是eng,那么它实际不是细音了,所以没有演变为jqx,而是变成zcs,南通市区则变成jrqrxr,这在音理上就顺理成章了。为什么市区老城区会读成jrqrxr的呢?我们认为是受官话声母的影响所致,因为韵母是eng,所以声母不可能是jqx,而是变成舌叶音了,形成了南通话的特色。 那么,上面说jqx拼前高元音i ü时从舌面音变成舌叶音jrqrxr,我们很好奇是声母影响韵母还是韵母影响了声母,因为前高元音向舌叶或舌尖位移属于语音演变之常见,所以韵母i ü的舌叶化可以理解,jqx以外的声母bpm跟他们相拼亦如此,可见,应该是韵母影响了声母。另外,jqx拼前高元音i ü的鼻化音或入声时并没有发生舌叶化音变,因为他们自身就没有舌叶化,这也说明了是韵母影响了声母,例如“见,千,先,菊,血,雪”。 但是,jqx的舌叶化同样在eng韵母前出现是偶合呢还是系统性演变?他们之间有关系吗?我们觉得这两个是独立发生的现象,没有关联。还有“吃、七、漆”等字同样在市区南通话里是qr舌叶音,郊县是c声母,这又是什么道理?尖音团化演变所致?
经常看(至少每个礼拜都会看一两次)
偶尔看 (至少每个月都会看一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