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教育”不是技术的学习,而是希望让我们开始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敏感,进而愿意开启发现、探索、体验、尝试、运用、整合的历程;

换言之,“美感教育”是一种素养教育,也是一种自信心的养成。

美感不只是知识,它应该是合于“用”之目的,亦符合整体秩序。因此美感教育除了学习技艺,也是一种素养教育,更是一种自信心的养成。学生透过教育学习到美的素养,以及运用素养能力品鉴出事物品质的差异。这种基本能力也适用于与外界沟通的过程中,因为艺术学习让学生具备敏锐的眼光和智慧的心性来观察这个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向外沟通,传递情感。

我们期待透过美感课程建构“以生活为题,美感探索为历程”的学习,让学习者重新发现生活中美的存在与可能,这启动美感探索的入口,我们称之为“美感构面”,包含:色彩、质感、比例、构成、结构和构造。

要让美感有感,就必须让人面对它、有所感,面对不好和不美,可以产生希望更好、更美的想法。理想中的美感教育是可以带给人有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透过发现问题意识、以美感逻辑思考方法、问题得到实证的过程,让人感觉满足和获取成就,借由动手做、动脑想让世界更美。

年轻世代对世界有期望,所以学习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相形重要。美感教育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去触动孩子的兴趣,从晚餐的摆盘到餐桌仪态的过程里,形成色彩学、质感搭配与社会互动的诸多美学层次,用这种生活美学的问题去引导孩子,透过反复思考问题与解决方法,让孩子具备问题意识的能力。

拥有问题意识,才能提出和理解问题,用问题理解世界,也让自己产生是不是有让世界变好的疑问。孩子开始透过美感解决生活中关注的微小问题,获得成就与满足;在问题之前,“美”是可以全面性、整合地处理事务,成为一种与知识并肩之跨领域般的存在,也期盼美感教育是看得见的智慧。

将美放在核心,去作为整合德智体群的钥匙,

不仅限于个体,更是对社会的承诺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