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志
运用人类学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意象派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美国的译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为例,细致勾勒了各种“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特征、诗学理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在跨太平洋的翻译、重新 书写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所产生的挪用、戏仿、想象等“位移”现象,并分析了这种“文本旅行”背后的各类“民族志编者”们的身份、语境、动因,从广阔的理论视野帮助读者理解“文化内涵”在跨太洋位移中获得的 重生。 abstract = "运用人类学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意象派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美国的译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为例,细致勾勒了各种“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特征、诗学理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在跨太平洋的翻译、重新 书写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所产生的挪用、戏仿、想象等“位移”现象,并分析了这种“文本旅行”背后的各类“民族志编者”们的身份、语境、动因,从广阔的理论视野帮助读者理解“文化内涵”在跨太洋位移中获得的 重生。" N2 - 运用人类学民族志和文化研究的方法,主要以意象派运动、中国当代诗歌在美国的译介、美国华裔文学创作为例,细致勾勒了各种“文化内涵”(包括语言特征、诗学理论、哲学思想、神话传说)在跨太平洋的翻译、重新 书写和民族志建构过程所产生的挪用、戏仿、想象等“位移”现象,并分析了这种“文本旅行”背后的各类“民族志编者”们的身份、语境、动因,从广阔的理论视野帮助读者理解“文化内涵”在跨太洋位移中获得的 重生
民族志(ethnography)发展于人类学中,为质性研究方法之一,并已广泛应用在诸如社会学、教育学以及护理学等学科领域。此研究方法学(methodology)主要是从当地人的角度来了解该文化团体的行为及观点。传统上,民族志可以区分为古典民族志、系统民族志、诠释民族志以及批判民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