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
为加强我校地理科学水资源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5月21日上午,威斯尼斯人60555特邀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水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严登华教授,在我校寒区地理环境监测与地理信息服务重点实验室举办了题为《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的学术报告会,学院部分专业老师和研究生聆听了此次报告。下午严登华教授与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及部分专任教师共同开展了寒区生态安全学术交流座谈会,会议由学院院长万鲁河主持。 报告中,严登华教授从全球水问题的发展历程、根本症结、本质需求和治水模式科学思辨等四大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目前水文地理学中水循环、水生态、水环境和水沙之间的失衡失调失控等现象,并详细介绍了富自然-功能协调流域建设的总体目标,借以数据模拟为引擎,整合人工智能并融合大数据技术来强化流域韧性、增强水活性、充实流域绿性和提升流域慧性等方面建设,完成从保持性的可持续发展到增长性的绿色发展的转变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年将全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紧盯西辽河、永定河、潮白河、大运河、白洋淀等重点河湖,持续开展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华北地区河湖夏季集中补水和常态化补水、西辽河流域生态调度,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人民日报北京3月14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今年将全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紧盯西辽河、永定河、潮白河、大运河、白洋淀等重点河湖,持续开展京杭大运河贯通补水、华北地区河湖夏季集中补水和常态化补水、西辽河流域生态调度,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 同时,将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强化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
近期,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王磊研究员课题组(李秀萍博士为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Atmosphere发表了关于重建青藏高原大流域蒸散发历史系列的文章。该研究选取高原四大流域(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黄河源区和长江源区)作为研究区,结合GRACE卫星水储量数据和实测径流数据,基于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估算了各流域的2003-2012年实际蒸散发的月序列,并在此基础上评估了全球五个主流蒸散发产品在高原的性能。最后,该文使用基于概率分布的误差校正方法(PDF)重建了高原四大流域的历史月蒸散发序列(1983-2006),并发现四大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都存在明显的增加趋势
四川省为了进一步改善沱江流域水质,已经出台了新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根据规划,沱江流域水质优良率到2020年将达65%以上。除此之外,规划还提出了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的10项主要任务、15个控制单元和9类骨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