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社会上不断要求考评局在现行的“香港中学文凭试”(DSE)中设立“中文作为第二语言”(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科目,以切合少数族裔学生的中文语文程度及需要,政府仍然持拖延态度,使讨论多时的政策不能出台。另一面,被指派专门为少数族裔学生提供中学教育的“指定学校”(designated schools) 却面临怎样从教导切身的日常用语,到将其中文程度提升,以应付他们视为“陪跑”的公开试。面对政府漠视少数族裔需要的单一文化 (mono-cultural) 制度盲点,指定学校要怎样自发研设教材,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应付日常生活需要的广东语,同时又要提升其中文水平达至公开考试程度,本文试以地利亚修女纪念学校 (百老汇分校) 所研设的一套“中文教材套”为例子,分析其怎样从中文及通识课程策划言说非华裔的中文教育/作为第二语言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践之余,加强少数族裔学生的混杂性 (hybrid) 身份认同,并及文化融合 (cultural integration) 意识。
Publisher Stat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