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22日(星期六) 04:00pm

4月21日 10:00am-4:00pm

白玉质,局部灰白土沁及微有深褐色沁。熊形镇圆雕琢成,俯卧状,半垂首,小耳,双唇紧闭,双眼低垂,短尾贴于臀部,四肢弯曲收于腹下,且腹部着地,呈现困倦欲睡之态。

熊为图腾,源远流长。《太平御览》卷五十引《山海经》曰:“熊山有穴,恒处神人,夏启而冬闭。是穴若冬启夏闭,乃必有兵。”在古人心目中,熊具有通神意念,并能决定人间祸福。汉代熊的造型与纹样较多,如铜器、陶器、瓷器、木器、漆器等都有熊的形象。今江苏省徐州博物馆庋藏西汉〈玉熊形镇〉,为楚王御用,由此可知熊在当时可能是王室驯养之宠物,其造型及工艺技法与本作极为相似,可资参考。

汉代玉器是在战国基础上发展而起,汉初很多雕刻技法仍具有战国时期传统风格,而后玉器发展推向高潮,其整体形象雕琢精细,设计新颖,充满动态与灵气。《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白玉兮为镇”之句,王逸注日:“以白玉镇坐席也。”玉镇用于镇坐席,多以动物为模仿对象。本件熊形镇采圆雕和局部线雕相结合技法,线条圆润洗练,腮边与腿侧使用密排短发丝细线,刻划出鬃毛的效果以增加质感,亦将熊的姿态刻划生动传神,极具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