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病初愈,2011年的最后一天,我情愿留在家里守着自己,过岁过节都蓄精养锐,为了自己。是否要在年关时都要大家聚在一起狂欢?是否都要交出自己才不会感到寂寞?

这 次的过节多了许多动感短片来贺岁,拜科技所赐,我们有了iPhone等创造出许多卡通式的祝贺语,只不过是几年的光景,手机短讯已落花流水──谁还会用手 机短讯来贺岁过节?以前(也不过是三、四年前的事吧!)我们会惊艳于读著一些新颖有创意的祝贺语,现在,只是文字的太嫌平淡了。

我 整个早上就呆在座位上,拿着手机与朋友在聊天室里打字聊天,后来索性用viber与一位海外的朋友聊起天来,他谈着什么techonological determinism等的学术用词,什么决定主义,都是什么什么主义。学术只是将一堆杂乱的东西归纳起来冠上一个让你不明白的字眼,其实说起来就是上 瘾。在这字眼的背后的含义就是,科技控制…应该是“宰制”了我们。

我在面子书看到虚拟世界热闹无比,人人都满心欢喜地互相道贺,反正是免费,反正是自己有自主权去发布你想说的什么,你想表露的什么心情。

科技的进步就是还原了每个人的话语权,人人都是出版者,但不是专业的,只是业余的。人人都是扩音器。但不是悦耳的,时而是聒噪的噪音。

所以请你数一数面子书上有多少个“新年快乐”的留言?大家仿佛化身成为得奖的美后般,举起玉手嫣然一笑地说,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世界顿时变得美好起来,因为人人都散布着正能量来感染着他人,那些害人的负能量则收起了传染力没有广为幅射大家。

但事实上我最怕的就是年杪这些时节,一切生活时序会被打乱。许多影响民情的政策或措施就选择这容易记取的日子始推行,许多该办公的不都办公,有正经事情时什么都办不着,人人都在放假,但一些特别的行业如服务业等哪可以赫然中止业务?

然而再上网看看那些美丽的祝愿时,我就觉得姑且失忆一天傻疯一日,又有何不可?

我 想如果我们每天都像12月31日这样兴高采烈多好?──都是寄望着明天,明天会更好,明天之后还有364天更美好的一天。为什么我们不将每天都视为一个充 满祝愿的一天?希望总是在明天,而不是在1月1日而已。1月1日与12月31日只是一个进格,何苦执著与迷恋于只是一个日期?

要行动,要许愿,要实践可以当下就做,不必仪式性地等待1月1日才去开始?心中那把火也是常燃不灭的,不是在特定日子时才熊熊烧起来。

只是在广场刺激欲望、欲望主导意念的年代,我们难以抗拒羊群效应下的自己会怎样走。老实说,以前过节的意义是可一飨肉类等美味佳肴,但现代人天天大鱼大肉,物质是天天都在享受(所以这么多痴肥人士),气氛氛围上已是天天过年,可以天天都庆祝了。

所以我们该庆祝什么呢?我想对当下的我而言,是希望身体健康这福份永远跟随着我,即使那些小病小痛等的也别缠着我。

然后我愿天天都是12月31日,因为看到人人都手舞足蹈起来时,我自己也瞎瞎地莫名亢奋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