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登上热门话题的“晶晶体”到底是什么?爱学英文的你,还不知道就落伍啰!
晶晶体是中英文夹杂的句子,来自于2016年首都客运千金李晶晶(Crystal Lee)接受时尚媒体采访时,谈话中大量使用“真的很amazing”等中英文夹杂的语句,网络上便开始将这种表达方式称之为晶晶体。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这有趣的话题,顺便学几个多益关键字吧!
其实,在语言学的世界里,晶晶体早已是被研究多年的领域了。在语句内穿插不同语言的行为表现,语言学有个专有名词叫“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是学习语言中相当重要的过程,有时也是很好的跨语言沟通策略喔!
原来,对非母语的语言学习者来说,适时地转换语码,让初学者能够避开较困难的部分,有助于学习者更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code本来的概念是“码”,另一个code目前最常见的用法是code(程式编码)、coding(写程式)。例如“你是做什么的?”“我是写code的。”只要听到“写code”,大家都会知道你是程序员,而不是创造密码的人。
(程式编码与机器人课程现今在国际学校中都很流行。)
职场穿着规范dress code
在多益考试中比较常听见或看见的则是dress code,服装的密码,意思就是服装规范。在国际职场沟通情境中,基本需要知道的有formal(正式服装)、semi-formal(半正式)、smart casual(半正式休闲)、casual(随性)等。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smart casual是比casual更为正式的打扮。若想参考相关穿着方式,可以上Google使用图片搜寻,再加上自己的性别,例如“smart casual man/woman”,便可以找到范例。而除了dress code之外,表达“衣着”还有一个更正式的用字则是attire。
(晚宴的适当衣着为何?这是很正式的说法,以下是随性对朋友说的例句)
在职场或学术情境中,有时需要用到一些英文专有名词,若翻成中文可能会造成误解,这时也可能会出现中英文夹杂的沟通语句。以下除了举出常见例子,也提供全英文的表达方式作为参考。
中文:根据昨天会议讨论结果,记得更新一下deadline(最后期限)。
中文:教授明天要跟我meeting(进行学术讨论)。
这些用法不但很常用且约定俗成,更有精准表达的独特意义。例如“与教授meeting”,就是要确认学习与研究的进度,而不是单纯的讨论。你是不是也发现,中英文夹杂有时也能让沟通更直接、有效率呢?下面让我们来试试几题多益阅读模拟试题,牛刀小试一下吧!
正解为(A)。题意为“我们这两天都需要加班,以赶上专案的最后期限。”赶上最后期限的用法为meet the deadline。(B)与(D)都是延迟,(C)是创造,语意皆不合适,故应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