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他的嘉义公园主题作品,这件木板画专注于描绘小池塘里的莲叶,以及水面上的波纹与池塘中央的石堆。水面下,褐黄色的鱼群似乎正准备四散游动。20世纪初期,擅画睡莲的法国画家莫内已然蜚声国际,陈澄波一定也曾在留学期间接触过他的作品。在他仔细描绘着这幅画的水面光影时,或许也会想起莫内描绘水塘的精彩技艺吧?
睡莲与莲花(荷花)都为睡莲科却不同属,两者最大差别在于睡莲花与叶较贴近水面,莲花则否。睡莲会随着阳光而开花,中午或傍晚闭合,因此称为“睡”莲。从画中睡莲开花的模样,可推测作画时间应该是在中午过后。
在画中水里依稀可见鱼的优游身影。日治时期台湾的观赏鱼养殖还未如日本发达,主要集中在台北与台南两地,鱼种主要来自日本或中国地区,以金鱼的养殖为主。直到1960年代,台湾观赏鱼的养殖才能够外销欧美地区。
台湾庭园造景多有假山与植栽、水池呼应,成为公园散心时观赏的焦点。[1]在老照片里,池中的假山林布,为水池增添许多高低起伏,形成更为立体的景色,尤其假山间的水柱,是为整个画面最吸睛的部分,就宛若画作中的模样。
公园里喷水池的兴建,可以说与日治台湾环境的重新规划密切相关。为解决汉人社会的杂乱与卫生问题,市区改正计划在城市核心兴建公园,有整齐的路面、水道与下水道设施,也因水道的引水,让公园能够以喷水池为卖点。[2]
本画构图中,睡莲的大小因为远近而产生的视差变化不大,对空间深远的暗示不深,却在水面上与下的描绘很是仔细,水面下受到折射所看到模糊的鱼儿与水面上清楚的叶、花、石等有明显的差别,展现他个人独特的兴趣焦点。[3]
掘凿鱼池是公园常见的人造景色。嘉义公园初建时,便曾于入门处挖掘一池,从溪流引水塑造飞瀑,为入门增添气势。[4]有趣的是,本幅画莲池池边是有角度的四边形,虽不明其用意,但此描绘为本幅画增添远近的视觉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