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今日我们仍然在土地开发上争议不休,裹足不前,甚至叫停填海造地,令供应无法补充,令政府无力与地产商周旋,那最终得益者究竟是谁?是普罗市民还是财雄势大的地产商?这明显已不言而喻。

本港的房屋问题已到了临界点,要纾缓状况,必须用更重、更彻底的方法才成。比起“限购”更为治本的方法,就是在未来房屋供应上明确区分“自由市场”与“居住市场”,并将两个市场分开处理。

特首上星期的六项房屋新措施,可说是万众嘱目,而这些措施确实也颇为全面,不但涵盖公、私营住宅供应,同时也在资助房屋的售价上作出调整。尽管这些新招当中有虚有实,也未必即时见效,但最少已算是交了功课,不致被市民“负评”。

香港现时缺乏土地的状况,就如同一个饥肠辘辘的食客进到酒楼内。侍应如其给他送上一张琳琅满目、满是选项的点心纸让他精挑细选,倒不如尽快奉上一个“抵食夹大件”的点心拼盘,满足食客的实际需要。这样才是对市民而言的“完美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