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把进食的次序改变一下,就可减慢餐后血糖升高的水平
糖尿病人除了空腹血糖要达标外,餐后血糖也要维持在理想水平。很多糖尿病人都发现餐后血糖特别难控制,除了减少食量外,不同的饮食次序及种类都可帮助餐后血糖达标。吃饭究竟先食菜还是先食饭,不单反映了个人心理,原来亦与血糖有关!餐后血糖是指由用餐开始后2小时的血糖值,理想水平应低于10mmol/L。不过,临床上很多糖尿病人空腹血糖水平尚可,但餐后往往飙升至十多度,情况并不理想。
一个进行了两年半的研究发现,原来即使食量不变,只需把进食的次序改变一下,就可减慢餐后血糖升高的水平,改善血糖控制及糖化血色素A1c水平。该研究设定了不同的膳食组合,例如鱼配饭、红肉(猪、牛肉)配饭或是菜配饭,研究参加者会尝试先吃菜再吃饭,或是先饭后菜。结果发现,先吃鱼再吃饭的,不但比先吃红肉再吃饭的餐后血糖更佳,甚至亦胜过先菜后饭的组别。吃得清淡或不吃肉,不代表餐后血糖控制一定好。
如果先进食淀物质如白饭,血糖会即时急升;但如先进食鱼肉或红肉,可先刺激身体分泌可调节胰岛素的肠泌素GLP1 and GIP;同时可调节肠胃蠕动,减少胃排空而增加饱腹感。而鱼肉亦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更可改善血脂水平。
先吃红肉,虽然也会刺激肠泌素,但红肉含有的都是饱和脂肪,一来会致胖,二来也会增加体内的坏胆固醇水平,不利血管健康。青菜配白饭似乎最为健康,虽然它含的热量较少,但青菜不会刺激肠泌素分泌,只可调节肠胃蠕动,对控制餐后血糖水平帮助较少。
除了进食的先后次序外,先菜后饭的间隔时间也有窍门。研究人员将先菜后饭的间隔时间分为5分钟、10钟及15分钟,发现菜与饭只需相隔5分钟,对控制餐后血糖已有显著效果。
先餸后饭说来容易,但是在外用膳如何做到呢?
首先要避免碟头饭和丼饭。因为碟头饭和丼饭是饭餸混合在一起的,很易一开始就吃饭;最好叫小菜配饭,或是饭另上,就可以减少先吃饭的机会。放慢吃饭速度也可助控制餐后血糖,一些工作繁忙的人士如司机等,往往5分钟就把整个午餐『倒入口』,非常不健康。古谚叫人『慢咽细嚼』,其实是传统智慧,很符合现代健康标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