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由来

◆ ◆ ◆ ◆

傣族人民制糖历史悠久

在傣语里叫做“依崴”

由于工艺落后加上甘蔗量少

红糖属于稀缺之物

是当时仅用来入药及进贡当地傣族土司的珍品

随着制糖工艺的改进

傣家人大量种植甘蔗用于制糖

傣家红糖也从药用走向食用

用来给生产和体虚气弱的人食用

调理身体 益气补血

制作技艺

◆ ◆ ◆ ◆

每一颗傣家手工红糖,都承载着阳光雨露的滋养,凝聚了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在古老的制糖工坊里,傣家儿女遵循着世代相传的秘诀,以火候的微妙掌控,火候的精准拿捏,将甘蔗的精华慢慢熬煮,直至化作那浓郁香甜、色泽诱人的红糖。这过程,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传统的坚守。

一、砍甘蔗

田里种植的甘蔗选取甜度较高专门用做榨糖的品种。成熟的甘蔗留下2- 3公分的根部下刀,砍掉甘蔗叶、清理裹住甘蔗周围的残渣,随后用竹篾捆住运回家。

二、榨汁

榨甘蔗汁,如今改变了用传统榨汁机的榨法,用现代的机器代替,电闸一开,机器转动,夹缝里放甘蔗,青色的甘蔗汁就流淌出来,一吨左右的甘蔗一会儿工夫就榨好了。

越新鲜的青皮甘蔗,榨出来的甘蔗汁越多。

榨出的甘蔗汁通过过滤后倒入锅中。

三、控火

熬制过程中火候也是关键的技术活,添加的柴火,凭借老到的经验和高超的技术,加上精准的控火能力,方能制成香甜软糯沙质的上等红糖,反之,要是火候掌握欠佳,熬制的红糖会黏稠,入模不成型,冷却后硬度高,无法分装,不易储存,食用时难于融化,放在嘴里咀嚼容易粘牙。

支锅榨糖的主人便是指导制糖的师傅,在她家榨糖,她会点拨熬糖的火候 ,指导制糖成功。

四、熬制

熬糖是整个制糖过程的核心,从青汁熬到色泽金黄,再转变成鲜红色的糖浆,再成型,变糖块需要慢熬8个小时。

五、成型

甘蔗水不断的熬制,时间不断的推移,液汁不断的冒泡,不断转色,不断冒大量的粗泡,竹子的弯钩勺不断的搅拌,糖汁更加黏稠,非常黏稠的红糖汁倒入特有的模具,之后倒模、风干、脱模、存储。

香甜的手工红糖唤起儿时的甜蜜记忆,西双版纳傣家古法制糖的真实魅力大大超乎想象,这不只是一块糖,更是传承,它代表着傣族人民祖祖辈辈的智慧和精神血脉。

用最传统的工艺,保留红糖最纯正的营养和风味。这是甜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来源:

勐腊县融媒体中心综合

监制:玉 旺

责编:刘艳华

校对:赶 四

终审:斯斯龙、焦剑州、刘 婷

编辑:邓 捷(见习)

在看,让生活更好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