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存储的土豆等一些食物,经过几个月,到春季吃,很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
这是因为经过春季存放,这些食物或产生了有毒物质,或所含的低毒物质含量有所增加,或转化成了毒性更高的物质。因此,人在进食后就可能发生急性食物中毒。倘若少量长期摄入,还可能引发肿瘤等疾病。
我国春季食物中毒的发生率近年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春季,最容易引发中毒的食物是土豆、花生、甘蔗等。因此,为确保饮食安全,居民在选择和烹调这些食物时就应该特别注意,需掌握一些相关知识才好。兹叙述如下:
1.土豆
土豆含有一种名为龙葵素的有毒物质,每百克春季收获的土豆约含10余毫克,主要分布在表皮。所以,吃土豆,在烹调前应该削去表皮。由于时尚土豆的龙葵素含量少,即使不削皮,仅少量摄入,一般对人也不会构成威胁。
土豆是北方人春季常吃的食物,耐儲存。但经过一个春季存放,如果环境温度高,到了春季,就很可能发芽和颜色变深。表皮发绿、发紫和芽多、芽长的土豆的龙葵素含量可增加到200毫克以上。吃了这样的土豆,由于毒素的量大,就会引发龙奏素中毒。
龙奏素中毒最初症状是咽喉出现瘙痒、烧灼感,继而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腹泻等表现,严重者会致人伤亡。所以,凡发芽和表皮颜色变暗的土豆,必须摒弃不吃。如果一定要吃,则必须挖芽、去皮和削去颜色发深的部位,一次的食量也不该大。
防止土豆发芽的方法是,将其儲放于低温处,避免日晒。
2.花生米
春季存儲的花生米容易滋生霉菌,吃了被霉菌污染的花生米便可能引发恶心、呕吐、腹疼与腹泻等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急性中毒。可怕的是,如果滋生的是黄曲霉,其引发的后果比其他霉菌更为危险。
黄曲霉分泌的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大。倘若一次摄入较多的受其污染的花生米,便会引发急性中毒,甚至致人伤命。如少量长期摄入,则可引发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病等疾病。
黄曲霉素素已被世卫组织(WHO)定为1级致病物。
黄曲霉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5-30℃。在室内温度与湿度过高的条件下,储存的花生米便很可能受黄曲霉毒素污染。不能不提高警惕!
除花生米外,越冬存放不当的其他一些食物也会发霉。比如玉米,也会滋生黄曲霉。
由于由黄曲霉同其他霉菌难为一般人从感官上识别,所以,凡发了霉的花生米与玉米等食物就该扔弃不吃。
3.甘蔗
甘蔗贮存过久或储存环境潮湿,会有真菌生长,发生霉变。
甘蔗是产于我国南方的水果,运到北方经春季储存到春季的植株,解冻后最容易发生霉变。正常甘蔗的断面呈白色,是无异味的。霉变的甘蔗,质地发软,表皮为淡褐色、无光泽。霉变轻者,断面有黑色斑点,甜味变化不大。倘若断面呈黄色或猪肝色,并出现酸味、酒糟味,表明霉变已很严重。
霉变的甘蔗含有大量的神经毒素,进入人体会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人吃后2-8小时内发病,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复视、幻视,严重者会发生抽搐、昏迷,直至呼吸衰竭致伤。中毒伤亡率高达50%,故有谚云:“清明蔗,毒过蛇”。因此,春季选吃甘蔗一定要万分谨慎。
需要强调的是,消费者在店铺和街头小贩购买甘蔗汁时,必须在榨汁前确认甘蔗未发生霉变后,方可购买,且要现榨现饮。
(图片取之网络;天佑悟撰文)
刘政 主任医师。是我国较早从事现代营养学专家,出版专著9部,在报刊发表小哥千余篇。另在“什么最爱搜”发表作品1200余篇,请各位关注我的头条号“营养学教授刘政”,欢迎交流。
#健康2023#@头条健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