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在老家跟妈妈去菜地转悠,路过一片麻地,那些麻都开花了还没有被收割,也不知道是不是主人不想要了。
知道它的全名是苎麻还是前两年做服装电商行业,为了业务开展学习面料知识才学来的。小时候就只知道这个植物叫“麻”,披麻戴孝的麻布就是用这个抽的丝织的。
老家在湖北,记忆中九几年的时候麻还是一种比较值钱的经济作物,几乎家家都种麻,年年中秋前后就是剥麻的时节。割麻去叶、浸麻后,最开始取麻丝是要分剥皮和去皮两道工序,后来有了更方便的剥麻机,将2-4根浸湿的麻杆在剥麻机尖尖的铁头上扎穿,再用力向后一拉,麻杆就分离成绿色的麻皮,玉色的麻丝,和中间白色的麻骨。
麻丝以色白干燥为优质标准,得经过充足日晒,最忌淋雨,淋雨了就会发黑,一般卖不出去只能沦为自家搓搓麻绳。
九几年的时候,麻似乎是七块多钱一斤,据说那时麻丝是出口美国的,我有一个表叔就是做收麻的生意赚了不少钱,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可见那时麻很值钱的。
只是零几年后,麻的价格一落千丈,外出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种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
如今,棉麻的服装因为透气轻便,抗菌防螨无静电,一般卖的比化纤的贵,但是麻的价格似乎吸引到种植的人不多了,虽然又涨到了十元以上的价格,但如今的十块和九几年如何能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