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我的村落记忆 | 张智慧》

(网络图片)

在深圳生活了好多年了,却一直心心念念我的小山村,那个鸡鸣闻三县的偏远的西北小山村——冯原镇贺家河村。

村子位于冯原镇人民政府东侧7.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河川地带,南北长约3公里,东西宽约1.2公里,一条河流把村子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部塬上有王庄镇柳泉村,北邻黄龙县界,西部塬上接太极村(后合并为一体),南邻王庄镇鲁家河村。解放后,合作社时把全村六个自然村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为五个生产队,(约98户400多口人)土改时通过土地平调全村土地基本上都得到了均衡发展,在党的富民政策号召下,生产潜力很大,老百姓的日子逐步好转。

据说很早以前河道杂草丛生,羊肠小道崎岖不平,河川里根本无人居住,而西部塬上太极东村人(贺姓人家)打不出水井,为解决人畜用水问题,长期下河肩挑肩扛牲口驮,久而久之人们就习惯地把这条河流叫做贺家河,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外地逃荒落难人口逐渐地纷纷搬迁至此地落户安家,虽名为贺家河村但从来没有贺姓人家,而是按自然村划分以张、苏、夏、章、高、陈六大姓名为主,其他姓氏都是后来因各种原因搬迁至该村,但都是汉族,在习俗及语言交流方面没有障碍都能够沟通,大家相处融洽都是好朋友,彼此和睦相处。

贺家河村的太阳庙历史悠久,在方圆村落著名遐迩,古庙建筑古朴典雅,雕刻精致,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宏伟壮观;地理环境优越,位于两条河流中间的三角形地带,古有“双河镇”之称,庙内分正殿和东西厢房,庙院内有松柏、古槐、东西侧房、门楼等,时至解放初期时庙内还有道人,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十一月十九为庙会日,有大戏、花鼓戏、狮子、龙灯、烟火等庆典祭祀活动,周围十里八村的人们携儿带女,手捧香、蜡、纸、炮、花馍、水果等祭品,纷纷前来敬神赶庙会,各种饮食小生意人摆摊设点为庙会助兴,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唱大戏时庙会连续三天,天天人流如潮、热闹非凡,至于庙宇修建于何年何月,没有历史记载,也没有人能说清楚。除太阳庙以外,在三珍地村沿河滩老虎场村河边还建有龙王庙、观音庙,照样每年人们逢初一、十五都上香祭祀,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只可惜这些历史遗迹,雄伟的建筑年久失修,在浩荡的文革中全被拆除,连个瓦片也没有保留下来。

贺家河村依山傍水有雄厚的水力资源,特别是庙前小河沟的水源来自于地下,清澈透亮、淳朴甘甜,即使生饮也给人一种非常甜润舒适的感觉,更适宜于浇灌良田,种植水稻,人们在太阳庙前大肆发展发展水田,种植水稻,可能是土质和水质的原因,人们发现庙前产的稻米香甜可口,特别粘合,具有江米之乡的口碑,东北五常米的美誉,产供销一直很旺盛,是求之不得的美食原料。

在太阳庙水田的影响带动下,沿河两岸都大力发展水田,有力地促进了贺家河粮食大增产,经济大飞跃,人民群众的干劲越来越大,日子越过越好。

解放初期经群众推荐,乡政府提拔认定三珍地村张世成为贺家河村第一任支部书记,第二任疙瘩洼村高步云(小名榜子)第三任贺家河村夏录娃,第四任前沟村鱼章印,第五任三珍地村陈忠义,五位书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心扑在集体事业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实事,在带领群众走集体化道路,科技致富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夏录娃书记为解决当时大家办公地址问题,把给儿子准备结婚用的新房腾出来,无偿捐献给集体使用,鱼章印书记在任职期间,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带领群众为村上修建砖瓦窑,统一规划村集体住宅,聘请苏文宪老人为技师修建校舍砖窑三孔,解决了师生学习及住宿问题,陈忠义书记年轻有为、任劳任怨、上下沟通,申请集体资金为村上建电站、拉电网,先后建起了面粉加工、豆腐坊、榨油坊及群众日常生活照顾等,五任书记在贺家河的发展道路上为民效劳出力流汗,立下了汗马功劳,群众纷纷竖起大拇指一致称赞,只可惜这样的好领导为带头人由于年事变迈、长期辛劳相继离世而去,愿天堂没有病痛,愿老人们一路走好。

贺家河村虽然村小,但名人名事感慨动人、层出不穷、多不胜举。

马利害(已故):马利害老人自小孤儿独自一人,土改时期,为雇农合作社时为五保户,老人一向憨厚老实、性格温和、为人善良,没文化可以说斗大的一字不识一升,据说老人解放战争时期曾跟随彭总司令走南闯北、历尽艰辛、立下了汗马功劳,据他本人讲曾为彭总司令饲喂坐骑军马,是彭大将军忠实可靠的贴身警卫和的个饲马官,在战乱危急时刻冲锋陷阵、舍身忘死,多次保护了首长的安全,致使自己受伤,由于憨厚老实没文化,在临近全国解放前夕的一次战斗中(壶梯山战役)和大部队失去联系,带着伤痛流落到贺家河村,后来在鱼章印书记的帮助下多次**,找到了当时的历史档案,确认老人为彭总司令的饲马官,为照顾老人,上级为老人颁发了荣誉证书,每月给予定额的生活补助,村上每逢过年过节也敲锣打鼓地为老人送上礼品,老人年迈时,为照顾方便起见,村上把老人送进冯原敬老院,老人逝世时现任村委会副主任陈宏民同志亲临现场,组织安葬老人,使老人有一个满意的归宿、安然而息。

陈早记(住三珍地村)(已故)、程家胜(住贺家河村)(已故)有历史资料证明两位老人在解放战争时期,为避免国民党政府的抓捕、伤害,利用三珍地村靠近黄龙山头沟深的有利地理环境,隐藏掩护地下党员、革命干部孟树林(解放后曾任新疆哈什地方党委书记)、问尚贤(早期曾任澄城县委书记,后调任渭南地委任要职)二人舍生忘死成功地掩护我党革命干部,为中国革命事业尽到了自己的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孟、问二人曾多次来贺家河村看望陈、程二位老人。

贺家河村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充足的水力资源,种植水稻的优越条件,夏家录娃、坤娃、江娃等五弟兄联手在河滩建造了造纸厂(造纸过程不做详细介绍),由于技术先进、资源丰富,造出纸的质量上乘。除妇女剪纸、剪各种服装、鞋的模型外,还开展了一条龙加工流程。建造了炮坊,聘请外地师傅技术指导(许林坤河南人、王保太刘家洼路井村人)制作花炮、麻杆火、火花等,为每年的太阳庙会无偿提供焰火。

由于质量上乘,市场销路很畅,每逢过年过节周围人们带小孩都来买糖果、花炮、火花等;糖坊主要利用玉米、糜谷、芝麻、豆类为原料,手工制作琼锅糖、豆板糖、芝麻糖口味特别好,是逢年过节、走亲送礼之佳品,合作社时由于重视农业生产加之各种原因,这些工厂逐渐停产下架。

贺家河村六九年在沿河东边的山沟下修建了一条长约2.5公里,可灌溉良田300余亩的小型水利渠道,放水典礼时,老百姓兴高采烈、敲锣打鼓,看涓涓清澈的河水流入田间地头,一棵棵幼苗喝着甜润,饱饮甜甘露,叶子风风作响,内心充满了无限愉悦,高兴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并把这条渠起名为“九大渠”(六七年恰逢党的九大召开时)除这条主干渠外各村都因陋就简,因地制宜修建了小型水利支渠以供灌溉良田,发展水稻种植业,与此同时五八年时国家还在贺家河村修建了长惠渠(发经地老虎场村——太极——迪家河——长宁——永丰——韦家社——西社——小河西)在小河沟建起了拦水大坝、储存水归长惠渠、逢山打洞、逢沟架桥,沿途灌溉良田不计其数,为农业增产增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贺家河村人民还在太阳庙下引用小河沟溪流修建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小型渠道,可供种植水稻、蔬菜、灌溉良田百亩,总之贺家河村由于地理环境优越,有得天独厚的水力资源,在农业生产、增产、增收方面为国家为集体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国家撤乡并镇合村,2014年时太极贺家河合并为一体,村部设太极村,经广大群众充分酝酿讨论推选雷春***为村党支部书记,陈宏民同志为村委会副主任,两位同志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具有领导艺术和潜力,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出谋划策大胆尝试,任职期间塬上河各自然村间修建水泥道路,为群众交通出行,果品出售,城乡交流往来大大提供了方便,在太极村修建了大型果品储藏库,在贺家河村山坡沟地大量种植花椒、苹果、蔬菜、玉米等经济作物,变荒山为花果山,提高人民群众收益,群众高兴的说这些荒山荒坡都变成了聚宝盆、绿色银行,钱包越来越鼓。

未来太极村发展养殖业,举办果品加工等小型加工厂,开展种养加一条龙服务,逐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科技改革的道路上为群众出谋划策,使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作者简介

张智慧:扎根偏远山村四十余年的老教师。17岁任民办教师,十年后转为公办教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书育人,如今满鬓白霜,桃李满天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